在湖南長沙,我國首批五座9000噸級氣膜糧倉5月5日將充氣成型,這標志著我國第四代新型糧倉正式進入實踐應用階段。和傳統鋼筋混凝土糧倉相比,這種氣膜倉最大的不同之處,就是像吹氣球一樣充氣成型的。這個直徑24米、高33米的大家伙到底是如何充氣的?馬上跟隨總臺央視記者到現場看一看。
在中儲糧長沙直屬庫,第5座氣膜倉剛剛充氣成型。像這樣的一個高大倉體最快僅需20多分鐘左右便可以充氣成型。它們看起來白白胖胖很萌的樣子,但本領可真不一般,首先看它的體量。它們每座直徑24米、高達33米,一座倉就可儲糧9000噸。這是什么概念?這一座倉存儲的糧食就可以滿足2300萬人一天的口糧。
很多人可能會擔心,這么簡單吹起來一個大氣囊用來儲存糧食安全嗎?當然不會就這么簡單,在糧倉的“肚子”里還大有乾坤。在整體施工完成前,這個龐然大物是通過充氣來使它挺立支棱起來,糧倉內外部氣壓差非常大,要想進去必須要通過內外兩個門。先進外面的門,關緊后才能打開里面的門,再進入。巨大的氣壓差使得推開外面的門就需要非常大的力氣,靠近在這個小窗口,大家可以看到記者的衣服被強風吹得獵獵作響。工作人員介紹,開門后,噴涌而出的風力能達到七八級大風的強度。出于安全規范,記者只能進到這第二道門外了。
通過倉內的鏡頭可以看到倉內空間非常寬敞,比一個籃球場的面積還要大不少。整個倉內無梁無柱,空間利用率更高,上部巨大的穹頂非常宏偉。投入使用后,糧食通過傳送皮帶從穹頂上的入口處均勻的落入倉內。在外膜充氣成型后,后期整個施工過程都將在膜內進行。施工過程機械化程度高、安全環保,幾乎不受環境和天氣影響,施工周期大大縮短。施工人員正在綁扎鋼筋,接下來還有混凝土層的施工,最終形成堅固的鋼筋混凝土墻體,起到強力支撐的作用。
除了氣膜層和鋼筋混凝土層,倉壁另外的聚氨酯層起到保溫隔熱的作用。投入使用后,糧堆內均勻分布著許多傳感器,實現對整倉糧食溫度全方位實時監測。氣膜倉內還集成了氮氣氣調技術,把高純度氮氣注入糧堆內部,營造一個幾乎無氧的環境,達到防蟲保鮮的目的。 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預計今年底,這些氣膜倉就將全部竣工,明年2月投入使用。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