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北斗導航、人工智能平臺…… 科技帶來豐收底氣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6-20





      今年的“三夏”,在重點麥區采訪的記者都有一個共同的感受,那就是越來越多智能化的農機裝備出現在田間地頭,覆蓋夏收、夏種和夏管的每個環節,助力“三夏”提速增效。一起去看看都有哪些科技元素為豐收帶來底氣。


      精量播種機助力玉米夏播


      在河南安陽滑縣的這片1000畝農田里,這臺北斗輔助駕駛的玉米精量播種機,就是當地種植戶今年新上的播種設備。那么精量播種機是如何高效工作的?


      總臺記者 艾澤樂:首先,得益于北斗導航定位和駕駛輔助系統,它播種的間距會更加精準。我們在現場挖出了剛種下的種子,可以看到種子兩兩間距是差不多相等的,不會過于密集或稀疏,有利于通風透光,也便于后期的水肥管理。這些駕駛更加智能、作業更加精確的農機進入田間地頭,不僅讓剛剛過去的夏糧收獲更加高效,也為未來的秋糧豐收打下堅實牢固的基礎。


      河南新鄉:依托北斗導航 助力農機調度農田維護


      在河南新鄉,這里是我國小麥主產區,今年“三夏”,新鄉依托北斗導航系統與數字技術建成了“田管家”平臺,除了用于農田基礎設施的日常管護,還可以根據農戶需求調度農機,提高小麥收割速度。


      河南新鄉封丘縣“田管家”麥收服務隊機手 劉陽三:咱在這個小程序上,填寫咱是哪個鄉鎮村,還有咱的電話號碼也留好,平臺會自動給咱派農機手,然后鄉鎮還有志愿者來收麥,現在機器一天能收個百十來畝地。


      江蘇鹽城:人工智能平臺判斷小麥成熟后自動收獲


      在江蘇鹽城射陽縣的智慧農場里,通過土壤墑情監測站、氣象站等智能設備的24小時值守,人工智能平臺可以自動判斷小麥成熟期,在成熟度90%的時候,通過無人農機收獲小麥,每畝最高產量可達到1300斤至1400斤。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