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畢馬威中國發布的《田野之聲?現代農業發展深度調查報告》(以下簡稱《報告》)顯示,2024年中國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為63.2%,中國農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達74.3%,整體水平跨入世界第一方陣。
畢馬威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合伙人,現代農業報告組委會主席牛浩哲表示,提升機械化率是應對人口老齡化挑戰的有效解決方案,為滿足當前人們的營養需求提供了堅實保障。隨著低空經濟持續升溫,無人機正逐漸成為現代農業關鍵技術支撐。以植保無人機為例,其廣泛應用為培育現代農業的新質生產力開辟了新路徑,特別是在農業數字孿生、智能裝備等新技術的加持下,中國農業正在向更加高效、可持續方向邁進。
《報告》指出,隨著農業新質生產力的不斷培育和發展,我國已步入從農業大國向農業強國的關鍵時期。與此同時,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與農業深度融合,為傳統農業注入強勁發展動力,推進現代農業邁上新臺階。
此外,融合經濟的興起更是將單一農業向"三產(農業生產、農產品加工、農產品市場服務業)融合"推進,農文旅融合、農業與康養結合以及農業與直播電商的聯動,正在為農業帶來更加多元化價值。此外,生態經濟的崛起將加快農業實現綠色轉型,"三品一標"(品種培優、品質提升、品牌打造和標準化生產)的推廣助力三農增效增收,農業碳匯的開發也促進農業含"綠"量轉化成含"金"量,而生態循環農業的"三環并扣"(主體小循環、產業中循環、區域大循環)模式則為可持續發展提供了新思路。
畢馬威中國零售及消費品行業主管合伙人林啟華表示,在科技創新的滲透之下,細分領域正在重塑中國農業未來,例如設施領域,傳統優勢產區的設施將實現智能化升級,戈壁、沙漠、鹽堿地等非傳統耕地資源的開發也為設施農業開辟新的發展空間,而現代都市型智慧農業將會向高端、高效、高輻射方向發展。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鏈條升級正在加速,多元化食物供給體系的構建使農業產業鏈縱向延伸,而跨界融合則推動農業產業鏈橫向拓展,這些趨勢共同勾勒出一幅現代農業創新發展的全景圖。
值得關注的是,《報告》認為,當前中國農業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結構性與周期性的問題相互交織,涉農企業則面臨著經營難、融資難、技術弱等多重挑戰。專業機構的及早介入和系統梳理至關重要,能有效幫助農業企業規范管理運營,提前重視有關法律、財務等風險隱患,完善內控制度,從而全面提升競爭力和品牌影響力,為企業上市鋪平道路。(記者 于大勇)
轉自: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導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