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7月26日,第八期「釣源對話」成功在十里芳菲吉安釣源古村圓滿舉行。本次對話主題以「新質生產力賦能鄉村振興」為探索核心,聚焦農業生產力作為鄉村價值重塑的核心引擎及其多維發展路徑和時代使命。
中共吉安市吉州區委副書記朱樹青對本次大會進行了開場致辭,從鄉村振興的多元視角強調了「新質生產力」對于鄉村振興的重要性,認為科技創新、產業融合和人才參與是推動鄉村發展的關鍵動力。
新質生產力發展,助力鄉村產業振興
在嘉賓分享環節,中國藥膳研究會基礎理論研究工作委員會秘書長范文昌指出,藥食同源產品正呈現零食化、茶飲化趨勢,建議結合地域特色開發藥膳產品,通過創新形態滿足年輕消費需求,為鄉村產業振興提供新路徑。
北京氫家園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姜多分享了通過固態氫技術提升作物產量和品質,在多類作物種植案例中驗證了其助力現代農業發展的實效,可從創新科技角度助力鄉村生產力。
農政齊民科技(天津)有限公司CEO高上從魚菜共生、增產視角分享了內陸都市海洋牧場技術,運用AI算法為鄉村振興提供了可復制的智慧農業解決方案。
山東省農科院研究員許金芳提出以碳氫光合液技術為核心的新質生產力解決方案。通過在江西、山東等地實踐驗證,該技術能有效修復土壤,使農產品達到有機標準,為鄉村振興提供綠色高效的農業轉型路徑。
“源生態”自然療法創始人張誠陽以"自然療愈 智養新生"的理念分享了鄉村在糧食安全、康養空間、文旅等方面的獨特優勢。鄉村可以從空間、內容、環境、產品、服務五大維度探索“農文旅+康養”融合的鄉村新發展模式。同時坦言,釣源古村深厚的文化底蘊與獨特的鄉村療愈場域,正是吸引他前來的關鍵所在。游客們從城市來到這里,不僅是一次旅行體驗,更是一場由內而外滋養身心的療愈之旅。
除了精彩的嘉賓分享環節,本次釣源對話我們還有幸邀請到了中國農民研修學院副校長熊潘梁、安徽同優文化發展有限公司總經理胡秀平、重慶創鎂意文旅運營管理有限公司CEO何夢茹、重慶市榮昌區銅鼓鎮劉驥村“名譽村長”葉梅芳進行了精彩的圓桌對話。
在思想碰撞中,嘉賓們深刻指出:以生物技術和數字營銷為代表的新質生產力正在重構農業生產體系,其中直播帶貨等創新業態顯著提升了農產品附加值。大家一致認為,鄉村振興需要雙輪驅動——既要依托科技創新賦能產業升級,又要深挖文化基因延續鄉村生命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促進產業跨界融合被確立為關鍵突破點,這需要構建政府引導與市場運作的協同機制,形成可持續發展的創新生態。
生命因鄉村而豐盈,文明因鄉村而復興
鄉村,是生命的沃土,也是文明的根脈。在釣源古村這片千年沃土上,新質生產力正書寫著鄉村振興的新篇章。釣源古村,這座始建于唐末的廬陵文化古村落,依托2萬多株古樟的生態底蘊和歐陽修文化傳承,通過"農文旅+康養"的創新融合,讓我們看到當鄉村的生態資源轉化為健康資本,當文化IP激活沉睡的田園,鄉村振興便不再是單向的輸血,而是內生力量的蓬勃生長。
新質生產力的核心,是讓科技與人文交織,讓效率與可持續并進。它不僅是技術的革新,更是對鄉村價值的深度挖掘——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麗家園。未來,我們期待更多創新實踐在鄉村這片沃土上生根發芽,每一寸土地都能承載生命的豐盈,讓每一次耕耘都能延續文明的薪火。
轉自:中國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