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各地科學指導打好抗旱“組合拳” 多措并舉保產量助豐收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08





      河南多地持續的高溫天氣,導致部分農作物出現旱情,當地組織農技人員到田間地頭開展指導,抗旱保豐收。


      在魯山縣琴臺街道余堂社區的大豆玉米帶狀復合種植高產農田里,種糧大戶上官國立正在組織人手對土地進行澆灌。當前正是秋作物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當地組織40余名農技人員奔赴田間地頭,指導群眾合理灌溉。


      目前,新野縣45萬畝玉米、42萬畝花生等秋糧作物正處于產量形成的關鍵期,持續的高溫少雨天氣給秋糧作物生長帶來極大影響。


      面對嚴峻旱情,新野縣新甸鋪鎮積極組織農技專家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指導。同時組織人員對全鎮1770眼機井進行了全面檢修,并對全鎮溝渠系統進行了疏通整治,確保農田能夠及時得到灌溉。


      目前,各項抗旱工作正在有序推進,為秋糧穩產豐收筑牢堅實基礎。


      河南周口:引水抗旱 項城市加大農田灌溉力度


      目前,河南各地也在根據自己的受旱情況積極開展抗旱應對。


      眼下,河南周口項城市、扶溝縣等地干旱嚴重。據項城市氣象部門記載,當地高溫疊加干旱,且一個多月無有效降雨,是項城市氣象站上世紀50年代建站以來高溫干旱災害記錄最嚴重的一次。眼下,項城市玉米授粉期基本結束,正進入抽穗吐絲的生長關鍵期。由于近期極端高溫干旱天氣,造成玉米授粉情況不好,剝開苞葉可以看到玉米有缺粒現象,結實性不好。


      記者在另一位種糧大戶郭恒玉米地里看到,由于他今年種植的玉米多,沒來得及澆灌的玉米大概有20多畝。記者現場看到,由于干旱,他家的玉米已經出現葉子卷曲、萎蔫、葉緣干枯的情況。


      為減少損失,項城市在利用全市16000多口機井澆灌的同時,正積極調配黃河水、樞紐工程引水,加大灌溉力度。截至目前,項城市已累計科學調水2324萬立方米,玉米已普澆2—3遍,其他作物已普澆3遍以上,旱情得到有效緩解。


      安徽蕪湖:水稻孕穗期遇高溫 農技專家指導科學田管


      連日來,安徽省一些地方出現了持續高溫天氣,對農作物生長帶來影響。蕪湖市灣沚區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加強田間管理,科學應對高溫天氣。


      在全國高標準農田示范區蕪湖市灣沚區紅楊鎮團壩村,農技專家仔細查看再生稻長勢、土壤墑情等情況,為農戶提供科學的田間管理建議。


      眼下,再生稻頭茬稻正處于抽穗至揚花的關鍵時期,農戶們忙著引水灌溉、葉面追肥、監測蟲情。


      為扎實做好夏季田間管理、防治農作物病蟲害,當地組建了10支服務小分隊,組織40名農技人員結對幫扶200名種糧大戶,為他們提供技術指導服務,保障糧食豐產豐收。


      湖北當陽:采取“放抽調”模式 保障高溫天氣農業灌溉


      受持續高溫少雨天氣影響,湖北當陽部分地區農田面臨缺水情況,為保障農業生產安全用水,當地調度水利設施,提水保灌溉。


      在湖北省當陽市廟前鎮鞍山村,村內的泵站正24小時不停運轉,提水灌溉附近5000畝中稻的用水需求。當前,當地50萬畝中稻正值拔節孕穗期,連日的高溫少雨讓土壤墑情變差,部分高崗坡地已出現旱情。針對不同田塊和苗情,當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抗旱。


      在一些水資源條件差的村組和田塊,當地利用移動式抽水機從內河和水塘抽水灌溉,一臺可以每天灌溉100畝水稻田,最大限度減少旱災損失。同時,水利部門還加強了對重點涵閘、泵站的蓄水、保水工作,以及對灌溉設施的維護指導,保障各類水利設施高效運轉,充分發揮作用。


      安徽潁上 投入抗旱設備3萬臺套 受旱作物能澆盡澆


      近期,在山東等地,為應對高溫干旱,受旱地區科學調度水源,強化田間管理,抗旱保豐收。


      眼下,安徽潁上水稻即將進入拔節孕穗期,在王崗鎮,農業技術專家正指導農民為水稻噴灑葉面肥,提高抗旱能力。


      入夏以來,安徽北部持續高溫少雨,多地農作物出現不同程度旱情。潁上縣組織黨員干部和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指導農戶科學抗旱,并投入抗旱設備3萬臺套,充分利用淮河水資源,力爭做到“能澆盡澆、能保盡保”。


      7月以來,山東武城平均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眼下正值夏玉米生長關鍵期,在武城縣,農戶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實現精準灌溉施肥。


      山東武城縣某合作社農田管理員胡志金操作的“秘密武器”就是這臺一米見方的牽引式移動智能水肥一體機。管理員通過手機指令,控制設備把水肥“喂”到玉米根部。


      目前,山東武城正發揮各類水利工程、農田灌溉設施作用,基本實現能澆盡澆、應澆快澆。


      保秋糧豐收 農業防災減災救災指南發布


      當前正值秋糧產量形成的關鍵時期。農業災害呈現“南北澇中間旱”,秋糧生產面臨較大旱澇災害疊加的風險挑戰。農業農村部印發《農業防災減災救災保秋糧豐收工作方案》,分區域分災種分作物制定34條防災減災救災措施。


      黃淮地區重點是防高溫干旱。7月以來,黃淮地區出現持續高溫,加之降水較常年偏少,局地旱象露頭,目前農作物缺墑受旱面積多于上年同期和常年。預計8月,黃淮地區仍將高溫少雨,局部地區旱情可能進一步發展。要千方百計保障抗旱水源;落實關鍵措施促生長。


      華北、東北、地區重點是抗暴雨洪澇。預計8月,北方大部降水仍偏多,洪澇災害風險仍然較大。要堅持“排、散、管、促”多措并舉,及時搶排積水,恢復土壤透氣性,養根護葉,促進受澇作物生長。


      長江中下游重點是防高溫熱害。高溫熱害易影響作物正常開花授粉,造成高溫逼熟。目前,南方晚稻處于苗期,中稻進入孕穗期,預計8月長江中下游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局地中稻高溫熱害風險較高,可能影響灌漿結實。要堅持“以水調溫、葉面噴施、防止早衰”的技術路線,加強水分管理,調節田間小氣候,緩沖高溫影響。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