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河南滑縣,127萬余畝玉米陸續進入抽雄揚花期,此時也是需水需肥的關鍵期,當地農戶搶抓有利時機,開啟“夜間灌溉”模式,應對高溫天氣對作物帶來的不利影響。
夜幕降臨,滑縣桑村鄉回木村的農田里一片忙碌。農技人員正查看植株長勢與土壤墑情,現場向農戶講解抗旱灌溉技術要點,指導科學操作。村民們則抓緊時間鋪設水管、調試設備,趁著夜間為玉米澆水追肥。
農業技術指導員 韓利波:井水比較涼,中午高溫時段澆水土壤溫度會驟降,容易損傷根部和影響授粉,影響產量,所以澆水可以選擇早起或傍晚。
河南滑縣桑村鄉回木村村民 張帥:現在天氣溫度比較高,趁著早起或者傍晚,把地澆完,再施點肥,增加玉米的產量。
目前,滑縣127萬余畝玉米再有50天左右將陸續迎來收獲。為確保秋糧穩產豐收,當地農業部門組織100余名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展技術指導,通過科學管護為秋糧豐收筑牢基礎。
山東武城:智能灌溉設備助力農田節水抗旱
近期,在山東、湖北等地,為應對高溫干旱,多地科學調度水源,強化田間管理,抗旱保豐收。
7月以來,山東武城平均降水比常年同期偏少。眼下正值夏玉米生長關鍵期,在武城縣,農戶只需動動手指,就能實現精準灌溉施肥。
山東武城縣某合作社農田管理員 胡志金:現在需要灌溉5個小時,每個小時60方水,設置好以后就可以回家了,通過手機App查看實時情況 。
胡志金操作的就是這臺一米見方的牽引式移動智能水肥一體機。管理員通過手機指令,控制設備,把水肥“喂”到玉米根部。
湖北當陽:“放抽調”模式保障高溫天氣農業灌溉
在湖北省當陽市廟前鎮鞍山村,村內的泵站正24小時不停運轉,提水灌溉附近5000畝中稻。當前,當地50萬畝中稻正值拔節孕穗期,連日的高溫少雨讓土壤墑情變差,部分高崗坡地已出現旱情。針對不同田塊和苗情,當地因地制宜采取措施抗旱。
轉自:央視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