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中國糧食研究培訓中心編寫的《中國糧食和物資儲備發展報告2025》(以下簡稱《報告》)和《中國糧食和物資儲備年鑒2025》(以下簡稱《年鑒》)近日正式發布,全面展現2024年度糧食和物資儲備系統發展成果、反映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發展狀況。
《報告》顯示,我國優質糧食工程建設取得新成效,糧食標準體系進一步健全。具體表現為:截至2024年末,倉儲設施水平明顯提升,全國標準倉房完好倉容超7億噸,實現低溫準低溫儲糧倉容超2億噸,應用氣調儲糧技術倉容超6000萬噸;糧油供給結構不斷優化,各省(區、市)加大區域品牌培育建設和宣傳營銷力度,精心打造出“山西小米”“吉林大米”等34個省級糧食區域公用品牌,帶動897家優質企業品牌同步發展;推動質量安全全程可追溯;糧機裝備競爭力逐步增強;糧食應急保障能力不斷提升,糧油應急日加工能力170多萬噸;有效促進糧食科學減損和健康消費。另外,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歸口管理的糧食標準共714項,其中國家標準408項、行業標準306項。
《年鑒》顯示,2024年全國糧食市場保持總體穩定,儲備設施建設全面提速,應急物資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國家儲備實力顯著增強,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提供了有力支撐。從數據來看,2024年糧食總產量達到70650萬噸,首次邁上70000萬噸新臺階;累計收購糧食達4.3億噸,銷售政策性糧食37.7萬噸;中央應急搶險救災物資儲備總價值達到機構改革前的3倍,全國共有糧食應急保障企業6.8萬家;推動發布國家標準60項、行業標準5項、國際標準6項;投入定點幫扶資金515萬元,開展各類培訓6300余人次;舉辦第四屆全國脫貧地區優質特色糧油產品展銷會暨中央和國家機關定點幫扶縣農副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幫助393個脫貧縣、850家合作社和農業企業現場銷售糧油產品394.8萬元,達成項目合作簽約金額8.76億元。 (記者 周巖)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