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實施6項工程 河北農業產業數字化進程提速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1-06





      智慧農業示范建設專項行動,是河北省數字經濟發展規劃20個重點專項行動之一。行動計劃明確了發展目標:到2020年底,培育形成100個農業物聯網集成應用典型,農業物聯網等信息技術應用比例達到18%以上;到2022年,規模化設施種植、畜禽和水產養殖智能化應用比例達到60%以上;到2025年,打造形成100個規模化、網絡化、智能化、精細化的現代“種養加”生態農業展示、創新、應用示范區,國家和省級現代農業園區智能化應用率達到100%,實現產業融合發展、數據互聯互通、服務高效便捷的智慧農業發展目標。


      以需求為導向,聚焦6項重點任務


      行動計劃以需求為導向,明確了智慧農業示范建設專項行動的6項重點任務。


      智慧種植。推動智能感知、分析、控制等技術和裝備在大田種植和設施園藝領域集成應用,積極引進、消化、創新水肥一體化、自動噴滴灌、自動采摘等自動化、智能化系統和數字設備,開展工廠化、智能化和標準化生產。加快建設農業病蟲害監測網絡和數字植保防疫體系,實現重大病蟲害智能化識別和數字化防控。


      智慧畜牧。推動二維碼等技術和裝備在畜禽養殖基地和場區集成應用,積極引進通風溫控、精準上料、糞污處理等數字化系統和裝備,實現畜禽養殖環境智能監控和精準飼喂。加快普及體征智能檢測等畜禽個體監測應用,實現對動物疫病疫情精準診斷、預警、防控。利用電子追溯碼、直連直報系統等手段,強化各個環節信息互聯互通。


      智慧漁業。推動人工智能、物聯網等技術和裝備在水產養殖基地集成應用,積極引進水體環境實時監控、自動精準投喂、網箱自動控制等智能化系統和裝備,實現水產養殖測控精準化和管理智能化。升級完善衛星通信、導航定位和防碰撞等漁船通訊和數字化捕撈裝備。利用水產品病害監測預警、質量安全追溯等系統手段,加強水產品重大疫情疫病的監測、預警和聯防聯控。


      智慧種業。推動智能數據挖掘分析、智能育種等技術和裝備在制種基地、種畜禽場區、水產苗種場區集成應用,提高育種效率。開展農作物品種脫氧核糖核酸身份鑒定,形成以品種身份證數據為核心的種子質量監管體系。統籌利用生產經營許可、生產備案和天空地一體化監測手段,提升種業智慧化監管水平。加快“經驗育種”向“精確育種”轉變,逐步實現定制設計育種。


      智慧農業農村新業態。推動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在認養農業、觀光農業、都市農業、共享農業、云農場等基于互聯網的新業態集成應用,深度開發和利用農業生產、市場交易、農業投入品等數據資源,推進基于大數據的授信、保險和供應鏈金融業務模式;引導鄉村旅游示范縣、美麗休閑鄉村等開展在線經營,創新推進打通農產品線上線下產銷對接渠道,形成特色農業和農產品經營多元化共享平臺。


      智慧監管。推動大數據和區塊鏈等技術在農業農村業務管理和科學研判上的集成應用,強化行業數據統計、匯總、分析、應用能力,推進政務管理線上線下結合,提升指導生產、市場預警、監管執法、應急處置和防災減災等宏觀管理能力。利用分析預警、安全監管、質量追溯等系統手段,推進農產品和農業投入品全產業鏈各環節核心數據的采集、分析和應用,構建以縣為單位的監管溯源與數據采集機制,逐步實現對省內重要農產品和投入品全產業鏈監測預警。


      以示范帶動推廣,實施6項重點工程


      行動計劃提出實施6項重點工程,通過示范帶動,強化推廣應用。


      智慧農業大數據工程。以大田種植、設施農業、畜牧養殖、農機作業、病蟲害檢測等為重點領域,利用大數據技術,分階段逐步完成數據的共用共享,實現農業歷史資料的數據化、數據采集的自動化、數據使用的智能化、數據共享的便捷化。


      智慧農業創新工程。聚焦重點地區、重點領域和重要農產品,加強智能感知、智能控制、模型模擬等智慧農業科技創新應用,建立健全5G引領的智慧農業技術體系,實現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引進吸收再創新的有機結合。


      智慧農業示范工程。以高品質、高精度、高可靠性、低功耗的農業生產環境和動植物生理體征專用傳感器為應用重點,利用物聯網、人工智能和5G等技術,獲取農業高通量信息,建立智能化交互平臺,提升農業生產網絡化、精準化、智能化能力。其中,選擇奶牛養殖場區數量多、標準化規模養殖基礎好、積極性高的奶業大縣建設智能化牧場50家以上,運用物聯網技術,實現奶牛擠奶自動計量、奶量自動讀取、環境自動監測等。


      “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工程。指導新型農業經營主體對接國內電商平臺,深化農業龍頭企業和特色農產品品牌展銷合作,加大河北農業品牌推介和溯源體系建設力度。培育“互聯網+訂單農業”,建立省市兩級農產品產銷銜接系統,完善產、供、銷全鏈條服務。圍繞京津市場和高端消費群體大力發展有機、綠色農產品“個性化”網絡定制和集團定制。培樹20個以上省級“互聯網+”農產品出村進城試點縣,形成符合各地實際、可復制可推廣的推進模式和標準規范。


      智慧農業監測預警工程。結合智慧農業產業化示范縣建設,實行單品突破,以10個品類農產品為基礎,從生產、加工、流通、銷售、消費等全產業鏈各個環節進行數據采集、分析等全面梳理,為數據輔助決策提供條件。加快推動監管追溯、疫病防控系統建設,建立數據采集、統計分析、監督檢查、信息服務、指揮調度為一體的畜牧業綜合監管監測服務系統,推進畜牧業監管監測一體化進程。


      智慧農業人才培育工程。協同發揮省內外科研院校、高新企業等在技術、人才等方面的優勢,促進人工智能、5G等關鍵適用技術在農業生產領域研發,開展智慧農業技術研究,突破核心技術,強化科技成果轉化應用。引導支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與科研院校、高技術企業開展合作,共同培養專業型、復合型智慧農業人才。利用新型職業農民培訓、信息進村入戶培訓、農民手機應用技能培訓等培訓資源,加大對智慧農業技能培訓力度,重點加強對農業園區、龍頭企業、合作組織、家庭農場的技術人員以及新型職業農民和農村信息員的培訓,培養智慧農業應用能手,每年培訓不低于10萬人次。


      轉自:河北新聞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河北將建45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

      據人民日報16日消息,河北省政府辦公廳日前印發《關于建立糧食生產功能區和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實施意見》,提出將利用3年時間完成4500萬畝糧食生產功能區和300萬畝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的劃定任務,并力爭用5年時間基本完...
      2017-11-17
    • 河北品牌農產品簽下3億元訂單

      近日,第二屆京津冀品牌農產品產銷對接活動在北京舉行。來自京津冀的200多家農產品加工企業、采購商、大型超市、電商平臺、批發市場經銷商代表參加了對接活動,河北省100多家企業的1000多種品牌農產品在現場進行展銷。
      2017-12-21
    • 河北“五個一”推進產業扶貧

      河北“五個一”推進產業扶貧

        日前,記者從河北省農業廳獲悉,該省農業農村部門在張家口市召開了產業科技扶貧對接座談會。河北省農業廳副廳長苗冰松在講話中說,全省各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要主動承擔起脫貧攻堅的時代重任,精準對接脫貧產業科技需求,梳理...
      2018-06-28
    • 河北廣宗縣“6+”模式強化產業扶貧

        近日,在河北廣宗縣件只鄉政府舉行的牧原“6+”扶貧項目分紅儀式上,廣宗縣共為5551個建檔立卡貧困戶發放527萬元,平均每戶分紅950元。
      2018-10-11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