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愁銷到暢銷 珍珠雞“飛”出大山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1-09





      11月3日,重慶日報記者在養殖場看到:干凈整潔的雞棚里,上千只珍珠雞爭相啄食;周圍的山地上,到處有珍珠雞在“散步”。作為合作社的創辦人,看著眼前這一切,今年36歲的李方龍由衷欣喜。


      這不僅是因為雞養得好,更因為雞還不愁銷。


      艱難起步


      購進2萬只雞苗,養大了卻銷不出去只能“送人”


      李方龍是三義鄉弘升村人,13歲就外出到浙江、福建打工,干過十幾份工作。


      2014年底,剛過而立之年的李方龍,回到土生土長的地方想干一番事業。三義鄉受地理環境限制,種莊稼不行,可以搞養殖。次年,他就專門到湖南去學習珍珠雞養殖。


      李方龍是個膽大的人,學成后他一下購回來2萬只雞苗,修建了一個30畝的養殖場,而且90%以上的雞都存活了。


      他瞄準的是中高端市場,從湖南引進回來的雞苗品種好,在養殖過程中采取林下放養的方式,堅持喂食五谷雜糧,還加入了中草藥,因此雞的品質也很高。但由于沒有聯系好銷路,結果珍珠雞滯銷。


      為了搞養殖場,李方龍花光了30多萬元的積蓄,還借了50多萬元。無可奈何,他決定把這些雞拉到重慶主城區免費送。


      他自己開著大貨車一次性拉了200多只雞到主城區的住宅小區、單位食堂搞贈送,唯一的條件,就是加他的微信。“虧是虧大了,但至少可以得到些用戶資源。”


      就這樣,他晚上開車返回三義鄉運雞,白天又開車到主城區送雞,前前后后跑了多少趟,他已記不清了,只記得微信群最多的時候有700多人。


      扶貧幫扶


      脫貧攻堅駐鄉工作隊幫忙牽線搭橋,與大型餐飲企業簽下10年訂購協議


      李方龍的窘境持續了一年多,終于在2017年脫貧攻堅駐鄉工作隊進駐三義鄉之后,發生了改變。


      駐鄉工作隊由市發改委扶貧集團各成員單位派出干部組成,他們不僅在自己朋友圈幫忙推銷產品,有的還協調自己所在單位的資源,讓李方龍的珍珠雞在輕軌、高速公路沿線免費打廣告,有的則幫忙牽線搭橋,讓他與主城的大企業洽談合作。


      “廣告一打,效果馬上就出來了,好多電話陸續打來。”


      當年,他又被推薦到位于南坪的重慶國際會展中心參加展銷會。在那里,他遇到了第一位大客戶——全國百強餐飲企業重慶五斗米集團的采購負責人。


      五斗米集團派專人到三義鄉實地考察后,雙方最終簽下了10年的訂購合作協議,每年訂購3萬只雞。


      珍珠雞的銷路一下子打開了,當年合作社就扭虧為盈。2019年,珍珠雞的銷售量超過5萬只,產值700多萬元。


      李方龍還注冊了“弘升珍珠雞”的商標,打造品牌提升市場影響力。珍珠雞“飛”出了大山。如今,在主城區的很多超市、餐廳、園區食堂等,都能看到他的產品。


      帶頭致富


      “協會+基地+專業合作社+科技示范戶”的模式,帶動當地農戶養殖珍珠雞


      不僅把自己的事業干起來,李方龍還成為當地的“致富帶頭人”,讓其他農戶也一起脫貧致富。


      實際上,李方龍在2016年就成立了三義特色養殖專業技術協會,成為彭水縣農技協的一員。在這個“80后”的帶領下,通過“協會+基地+專業合作社+科技示范戶”的模式,當地有50多戶農戶都養起了珍珠雞。2019年,協會共幫扶貧困戶70戶,戶均增收一萬元以上。


      弘升村村民李開國,過去家里除了有兩位老人要贍養,還要供養3個兒子讀書,2014年因學致貧。2016年,在外打工的他回鄉加入協會,一直在合作社務工。


      除了務工有穩定的收入,他還成為當地的珍珠雞養殖大戶。2019年他自養了1500多只珍珠雞,加上在合作社務工以及入股分紅,年收入超過了3萬元,生活發生了很大變化。


      如今,協會已經發展了123名會員,除了三義鄉以外,彭水自治縣下轄的諸佛、平安、蓮湖、馬武、普子、石柳、橋梓、黃鶴等地也建立了養殖基地。


      轉自:重慶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