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國農業科學院:打造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戰略科技力量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1-27





      科技創新,人才為本。作為經濟社會的“壓艙石”,農業領域的科技創新迫切需要更多人才。中國農業科學院日前召開第四次人才工作會議,就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的科技自立自強和“四個面向”,提出未來五年要打造一支引領農業科技發展的國家戰略科技力量,為搶占農業科技制高點,解決區域共性關鍵技術問題和“卡脖子”問題,保障國家糧食安全提供人才支撐。


      近年來,中國農科院科技人員圍繞農業農村發展中的重大科技問題,持續攻堅克難,取得一系列重大成果。比如,發現水稻“自私基因”,首次成功克隆雜交稻種子,解決二倍體馬鈴薯自交不親和與自交衰退難題等;農作物基因組學研究、農作物強雜交優勢利用與新品種創制、綠色超級稻培育、動物重大疫病流行機制與疫苗研制等,已達到世界前列甚至領先地位;在家禽疫苗免疫、非洲豬瘟防治、草地貪夜蛾防控、藏糧于技等方面,取得重要突破。


      “不過,當前我國種子國外依賴度高,糧食作物單產水平進入徘徊期,農產品種植和加工、農作物病蟲害防治、畜禽良種國產化、重大動物疫病防控、智能農機裝備研發等重大區域共性關鍵技術和‘卡脖子’技術仍有待突破,這些問題對加快推進農業科技創新提出了嚴峻挑戰與迫切需求,使得農業科技人才的重要戰略地位更加凸顯。”農業農村部黨組成員、中國農業科學院院長唐華俊指出。


      “十四五”時期是著力推動農業科技水平整體躍升的關鍵時期,需要培養什么樣的科技人才?唐華俊介紹,中國農科院將聚焦未來農業發展基礎和應用基礎研究的前沿領域,糧棉油、肉蛋奶等重要農產品全產業鏈共性關鍵技術和“卡脖子”技術,明確人才引進培養的重點方向,不斷優化科研力量布局。同時,造就一批能夠把握世界科技大勢、善于統籌協調的世界級科學家和領軍人才,發現一批創新思維活躍、敢闖“無人區”的青年才俊和頂尖人才。


      記者了解到,中國農科院將構建與高質量科技創新相匹配的人才供給體系,建立人才需求研判機制等,推動人才鏈與創新鏈、產業鏈有機融合,強化人才對科技發展的核心支撐作用。深化人才發展機制改革,積極推進全員聘用制、健全人才分類評價機制,營造有利于優秀人才聚集、成長的良好生態環境。


      “未來五年,作為農業科研國家隊,中國農科院將繼續深化管理機制改革,營造有利于人才發展的制度和政策環境,培養造就一支具有國際水平的戰略科技人才、科技領軍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創新團隊。”唐華俊說。


      轉自:新華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國產種子已占我國主要農作物面積的95%

      國產種子已占我國主要農作物面積的95%

      農業部部長韓長賦29日介紹,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自主選育品種面積占比達到95%,水稻、小麥都是自主選育品種,蔬菜品種中“洋種子”份額已經由五年前的20%降到13%。
      2017-09-30
    • 農業農村部:劣種子問題基本解決假種子問題有效遏制

      農業農村部:劣種子問題基本解決假種子問題有效遏制

        農業農村部副部長余欣榮今日表示,制售假劣、套牌侵權等違法行為大幅減少,“劣種子”問題基本解決,“假種子”問題得到有效遏制。據初步統計,假劣種子案件比2011年減少50%,種子侵權案件減少36%。
      2018-05-17
    • 我國發布2019年度種子種源免稅進口計劃

      我國發布2019年度種子種源免稅進口計劃

      2月11日,財政部、海關總署、國家稅務總局聯合下發關于2019年度種子種源免稅進口計劃的通知,公布了農業農村部2019年度種子(苗)、種畜(禽)、魚種(苗)免稅進口計劃,以及國家林業和草原局2019年度種子(苗)和種用野生動...
      2019-02-20
    • 云南省低緯高原水稻種子質量 控制技術研發取得重大突破

      由云南省農業科學院糧食作物研究所等單位共同完成的“低緯高原水稻種子質量控制技術集成創新與示范”項目,實現了從品種準入標準至繁制種、種子加工處理、規范化育秧及種子質量檢測與監管的全程技術創新和技術集成。
      2019-06-02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