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開拓農產品貿易 強化農技培訓交流 中國與中亞農業合作穩步推進


    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0-12-09





      中國經濟加速恢復,為中亞擴大對華農產品出口注入強勁動力。與此同時,雙方的農業科技合作也在穩步推進,為中亞農作物產量和質量進一步提高、保障當地糧食安全提供助力。


      哈薩克斯坦的駱駝奶、烏茲別克斯坦的車厘子、塔吉克斯坦的干果、吉爾吉斯斯坦的蜂蜜、土庫曼斯坦的棉花……今年以來,中亞國家越來越多的農產品企業獲得對華出口許可,日益多樣的中亞特色農產品進入中國市場,贏得消費者青睞。中國同中亞國家農業合作呈現勃勃生機。


      打造亮點 農產品貿易持續擴大


      今年以來,中亞國家積極推動農產品對華出口,打造新的經濟增長點,培育經貿合作新亮點。根據中國農業農村部的統計數據,今年前7個月,中國同中亞五國的農產品進出口貿易總額為43.16億元人民幣,其中,中哈農產品貿易達到28.46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4.4%。


      哈薩克斯坦擁有獨特的自然環境和豐富的針葉植被,非常適宜駱駝養殖。2018年9月,中哈產能合作重點項目“金駱駝集團圖爾克斯坦州奶粉廠”建成投產,成為哈最大的駱駝奶加工企業。2020年4月,該企業生產的全脂駱駝奶粉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半年來,已有150噸駱駝奶粉搭乘中歐班列運抵中國。在進博會上,金駱駝奶粉受到各方關注。


      據金駱駝集團奶粉廠總經理加孜拉女士介紹,第三屆進博會期間,企業與7家采購商簽訂了67噸奶粉銷售合同,總價值近4000萬元人民幣。“此外,我們還在中國新增了28家地市級以上代理商。截至目前,在中國境內已開設139家實體門店。”加孜拉表示,中國消費者對駱駝奶的認可度不斷升高,市場潛力巨大。企業剛剛投資3600萬元人民幣,建立了一個現代化的千峰駝牧場。“牧場滿負荷運轉后,我們的鮮奶日處理量將達到50噸。”企業還建立了中亞駱駝研究院,致力于開發新產品。“未來,我們企業超過半數的商品將供應中國市場。”


      除了乳制品外,哈薩克斯坦的牛羊肉、面粉等“拳頭”農產品也陸續進入中國市場。根據哈農業部統計數據,2020年第三季度,哈薩克斯坦累計向中國出口糧食和面粉33.96萬噸,預計全年對華糧食和面粉出口量將達到50萬噸,同比增長47.23%。


      烏茲別克斯坦是全球著名的車厘子產區,年產量居世界前列,特別是該國的塔什干地區,由于雨水少、光照足、溫差大,產出的車厘子個兒大、味兒甜、價格低,在國際市場具有很強競爭力。目前,在中國電商平臺,烏茲別克斯坦車厘子持續熱銷。據了解,為及時滿足中國消費者的需求,烏生產商派出專機運貨,創造了從果園到中國銷售平臺只要48個小時的物流紀錄。


      烏茲別克斯坦投資和外貿部出口促進局攜15家企業參展今年進博會,涵蓋綠色食品加工和農產品貿易等領域。烏貿易部門還向對華出口商提供交通運輸補貼,并對產品國際認證申請提供財政支持。


      科技引領 農技合作邁上新臺階


      中國同中亞國家的農業科技合作也在不斷深化。在共建“一帶一路”框架下,一批農業合作示范園、農產品聯合加工企業、農業科技研究機構陸續建成,為地區各國農業發展增添動力。


      哈薩克斯坦是全球重要的糧食出口國,2020年該國農作物種植面積為2270萬公頃,其中糧食作物種植面積為1580萬公頃。農業科技對哈農業生產提高質量和產量至關重要。2017年,哈政府推動經濟結構改革,聚焦農業科技,希望依靠科技創新,使農業逐漸成為經濟發展的新增長點。


      中哈現代農業產業創新示范園位于哈南部的阿拉木圖州,由陜西省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與哈薩克斯坦國際一體化基金會共同建設。雙方在示范園內種植小麥、玉米、油料、蔬菜、苗木等農作物品種,推廣設施大棚、節水灌溉等技術。創新示范園中方負責人崔衛軍告訴記者:“我們試種的冬小麥連續獲得豐收,其中冬小麥WW5示范平均畝產達到313.7千克,比當地品種增產57.4%。春玉米M27示范平均畝產371千克,較當地品種增產27.5%。”


      塔吉克斯坦的丹加拉地區光照條件良好,是世界著名的優質長絨棉產地之一。受基礎設施落后所限,該地區的棉花種植業和下游的紡織工業未能得到大發展。2014年,中泰塔吉克斯坦農業紡織產業園正式落戶丹加拉。截至目前,產業園一、二期項目已建成投產,預計全部工程將于2021年竣工,屆時該園區將成為中亞地區規模最大的紡織產業園。據悉,產業園采用先進的數字智能化農業機械和紡織設備,不僅提高了棉花加工能力,還使塔吉克斯坦的紗織產品一舉躋身全球高端市場行列。


      培訓交流 共享農業發展經驗


      在與中亞各國開展農業合作的同時,中方還通過現場教學、遠程指導、交流培訓等形式為地區各國傳授農技知識,培養業務骨干。


      中哈現代農業產業創新示范園農藝師阿列克謝告訴記者,在中國專家的指導下,哈方技術人員學到了先進的土壤耕作技術,掌握了各種作物單位面積的最佳播種密度等知識。“用不了兩三年,我們就能從這片試驗田里篩選出最適合哈薩克斯坦自然條件的農作物品種。”


      “企業為每一名員工制定了不少于4個半月的培訓計劃。”加孜拉告訴記者,不少優秀員工被派往烏魯木齊、大連等地進行系統培訓,收獲很大。此外,為加強標準化管理,企業還對駱駝牧場和專業養殖戶進行培訓。牧民們掌握了科學養殖方法,提升了管理水平和衛生標準,確保了奶源質量。“像我這樣走上管理崗位的哈籍同事還有很多。我們的成長離不開中方的培養。”參加過“中亞國家農業管理和技術人員培訓班”的哈薩克斯坦學員阿西莫娃表示,通過培訓,學員們學到了先進的技術和管理方式,開拓了視野。


      據了解,目前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已累計舉辦20多期面向上合組織成員國的農業技術研修班,為哈薩克斯坦、吉爾吉斯斯坦等中亞國家培訓了一批農業官員和技術人員。疫情防控期間,示范區通過“云課堂”為烏茲別克斯坦等國的100余名學員進行遠程培訓。中泰塔吉克斯坦農業紡織產業園也多次選拔優秀本土員工到中國學習,為培養塔吉克斯坦新一代產業工人打基礎。


      哈薩克斯坦農業部負責人充分肯定中國政府組織并邀請哈農業部代表及農業專家赴華參加一年一度的研修班,并在近期給中國駐哈薩克斯坦大使館致函時強調,赴華參加研修班有助于哈方相關人員學習中國農業經驗,了解中國市場需求。“中國政府和專家為哈薩克斯坦學員組織了最高水平的研修班。研修班課程已經成為兩國在農業領域高效合作的重要組成部分。”(記者 周翰博)


      轉自:人民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摸索出多種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中國摸索出多種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中國財政部20日對外公布消息說,去年中央財政專項安排12億元人民幣,支持安徽、重慶等12個省(直轄市)開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試點工作。
      2017-03-21
    • 中國今年綠色優質農產品播種面積大幅增加

      隨著“春分”的到來,中國春播也由南向北進入高潮。記者20日從中國農業部獲悉,今年中國農業結構調整趨勢明顯,綠色優質農產品播種面積大幅增加。
      2017-03-21
    • 中國科學家在“多快好省”培育水稻上取得新進展

        中國60%以上的人口以水稻為主糧,因此培育高產優質型超級水稻新品種是中國育種學家的奮斗目標。  如何才能實現多快好省地培育出一粒好種子?記者23日從中國科學院遺傳與發育生物學研究所獲悉,中國科學家利用品種設計的...
      2017-03-24
    • 超級稻“出中國”記:“中國糧”供給側改革進行時

      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語境下,“中國稻”需要換副面孔應對世界市場。伴隨著“一帶一路”倡議的傳播,中國企業需要思考如何推廣占有技術優勢的雜交水稻技術,引領水稻產業的國際競爭。
      2017-04-17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