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東部位于我國蘋果優勢產業帶。山地型高原氣候環境使得這里成為中國“最甜”的蘋果產區之一。隨著蘋果產業發展成為當地的支柱產業,規避市場價格波動風險成為甘肅蘋果產業面臨的重要課題之一。在證監會指導下,鄭商所于2016年開始蘋果期貨的研究。克服了蘋果產業標準化程度較低,國際期貨市場上無鮮果期貨經驗可借鑒等困難,蘋果期貨于2017年12月22日掛牌上市,成為全球首個鮮果類期貨品種。經過三年運行,蘋果期貨在服務產業、助力脫貧攻堅方面的作用逐步顯現,而蘋果“保險+期貨”項目試點也應運而生。
2018年鄭商所將甘肅納入蘋果“保險+期貨”試點范圍,覆蓋當地8個蘋果主產縣。隨著投入資金持續增長,試點模式也由單一的分散試點、縣域覆蓋試點向“縣域+分散+農民合作社”結合的模式轉變。鄭商所三年共在甘肅開展試點項目12個,累計承保蘋果現貨12.7萬噸,覆蓋8.5萬畝,總保障金額近10億元,惠及農戶超過2萬戶,其中1.4萬戶為貧困戶,除2020年尚未結束的6個項目外,已完成項目產生賠付2579.52萬元,戶均賠付2150元,平均賠付率達82%。參與項目的靜寧縣、秦安縣、麥積區等均為國家級貧困縣。
2019年,中央財政首次在全國開展地方特色農產品保險獎補試點,甘肅省爭取到蘋果中央獎補試點10萬畝。2019年至2020年,甘肅省農業農村廳、甘肅省財政廳《關于做好中央財政對蘋果和中藥材保險獎補試點工作的通知》、《關于擴大中央財政對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以獎代補試點范圍的通知》中明確將蘋果“保險+期貨”納入甘肅省蘋果保險中央財政獎補試點,實現了以財政資金為主推動“保險+期貨”項目落地實施的新模式,在財政資金常態化、機制化支持“保險+期貨”方面率先取得突破。項目實施區域為設有蘋果交割庫的天水市麥積區、天水市秦安縣、平涼市靜寧縣、慶陽市西峰區。通過“保險+期貨”的模式累計賠付金額近4000萬,惠及農戶超過3.7萬戶。2020年,甘肅省擴大蘋果“保險+期貨”中央獎補試點覆蓋范圍至15萬畝,累計承保蘋果12.3萬畝,項目覆蓋農戶2.95萬戶,其中貧困戶為2.3萬戶。
靜寧縣歷屆縣委、縣政府始終把發展壯大蘋果產業作為增加農民收入、推進富民強縣的重中之重。根據市場變化,靜寧科學提出“穩量提質強牌增效”的發展思路和“以現代工業理念做大果業、以現代流通理念做活果業、以現代金融理念做強果業、以現代生態理念做好果業”的發展理念,加快推進蘋果產業向科研創新型、質量效益型、全產業鏈型的現代果業邁進。目前,靜寧縣蘋果種植面積已經超過100萬畝,蘋果產量達到88萬噸,年收入約39.6億,“靜寧蘋果”的品牌價值評估達152億元,農民人均果品收入6400多元,占農民人均純收入的80%以上,走出了一條符合縣情實際的富民強縣新路子。整村果園化,農民職業化,全縣19.6萬貧困人口依靠蘋果產業穩定脫貧。靜寧縣也成為全省第一、全國聞名的蘋果生產基地。
對于“保險+期貨”這一新型風險管理工具和支農策略,靜寧縣搶抓機遇。靜寧是2018年第一批蘋果“保險+期貨”試點項目縣。該項目由中投公司的銀河期貨公司承辦,大地財產保險甘肅分公司承保,通過購買場外商品期權的模式進行再保險,對沖風險。項目為300戶貧困戶和1家果品合作社投保蘋果3000噸。保險公司為貧困戶理賠39.63萬元、戶均1321元,為合作社理賠49.81萬元,為在全省推廣“保險+期貨”模式進行了有益嘗試。2018年8月,靜寧德美地緣冷鏈物流產業園綜合冷庫成為鄭商所指定的蘋果期貨交割庫,同時開展車船板交割業務,成為全省首批兩個蘋果交割倉庫之一,暢通了蘋果產業與資本市場的對接渠道,也促進了蘋果現貨、期貨市場緊密結合,對甘肅蘋果產業的發展起到積極的帶動作用。
在此基礎上,鄭商所聯合中投公司連續支持靜寧縣實施蘋果“保險+期貨”縣域全覆蓋項目。2019年,靜寧縣成為鄭商所全國僅有的兩個蘋果“保險+期貨”縣域(扶貧)全覆蓋項目縣之一,為全縣24鄉鎮8713戶貧困戶投保蘋果4.6萬噸,實現了種植蘋果未脫貧戶全覆蓋,項目賠付1676.34萬元、賠付率72.88%,貧困戶每戶獲賠1676.34元;2020年為2140戶“三類戶”(未脫貧戶、監測戶、邊緣戶)和3個貧困村、10家合作社的3763戶果農投保4.8萬噸,在保費資金來源方面實現農戶自繳保費356萬元,農戶主動參保意識顯著提高。讓靜寧縣副縣長杜曉光最滿意的是,果農以前是聽果商報價估摸著賣,現在是主動和果商議價。
甘肅省農業農村廳則對“保險+期貨”實施帶來的示范帶動效應極為重視。該廳總經濟師馬再興介紹,蘋果“保險+期貨”試點對穩定果農種植管理和銷售企業生產經營起到了很大的積極作用。項目的實施不僅讓參保受益的貧困戶大受鼓舞,也吸引了未參保的農戶,為項目進一步推廣打下了良好的群眾基礎。鄭商所與甘肅省通力合作,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為省財政資金的介入奠定了扎實的基礎。期貨公司、保險公司和地方政府積極配合,使得“保險+期貨”的資金難題在甘肅取得重大進展。銀行、農信社、龍頭企業等市場主體創新開展“保險+期貨+信貸”、“保險+期貨+訂單農業”等模式,拓展并優化“保險+期貨”的內涵與外延。更可喜的是,“保險+期貨”帶來了發展氛圍的改變。部分合作社、種植大戶主動出資參與投保展示了良好的金融意識。據中和農信總裁劉冬文介紹,他們在靜寧縣的小額貸款業務和農服業務目前都發展得不錯,也是漸入佳境。
甘肅蘋果“保險+期貨”項目實施取得的社會效益和經濟效益,對鄭商所也是一個極大的鼓舞。他們認為,項目不僅在甘肅脫貧攻堅上發揮了重要作用,也必將助力甘肅鄉村振興。各級財政加持,社會資金參與,農戶資金投入,這一成功的探索有復制意義。鄭商所將在全國更多地區、更多農產品品種上積極推廣甘肅經驗,爭取更多 “保險+期貨”項目納入到財政對農業保險獎補范圍,并將繼續加大自身投入,在規范、提質、增效方面推動完善業務模式。
“保險+期貨”試點,得感謝“靜寧”。
轉自:中國農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