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石油天然氣管網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國家管網集團)獲悉,2021年1月3日8時整,中俄東線俄氣實時進氣量提升至2880萬立方米/天,全面按照100億立方米/年合同氣量開始供氣。
中俄東線北段(黑龍江黑河-吉林長嶺)于2019年12月2日投產運行,按照中俄雙方簽署的管道輸送協議,首年供氣量為50億立方米。一年后的2020年12月3日,中俄東線中段(吉林長嶺-河北永清)順利投產,標志著來自俄羅斯的天然氣正式抵達京津冀腹地,與此同時供氣量開始逐步增加,全線增壓保供能力進一步增強。
據國家管網集團油氣調控中心數據顯示,自采暖季以來,中俄東線已累計輸送11.3億立方米天然氣。本次提量部分將全部輸送至京津冀地區,實現長期穩定供氣,為京津冀地區抵御“寒潮”發揮重要作用。
中俄東線工程是構建我國四大能源運輸通道的重大工程。該工程北起黑龍江省黑河市,途經9個省、自治區、直轄市,南至上海,管道全長5111公里,其中新建管道3371公里,利用在役管道1740公里,是繼中亞管道、中緬管道后,向中國供氣的第三條跨國境天然氣長輸管道。全線分北段(黑龍江黑河—吉林長嶺)、中段(吉林長嶺—河北永清)、南段(河北永清—上海)三段核準和建設。全線投產通氣后,最大輸氣能力可達每年380億方,惠及沿線4億人口。
1月6日10時,中俄東線南段江蘇段線路第七標段正式開工,標志著中俄東線南段沿線各省線路工程全部進入建設階段,將打通俄氣入滬主通道,全面聯通京津冀和長三角兩大經濟圈。
轉自:澎湃新聞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