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上半年,我國能源供需總體平穩有序,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全國可再生能源上半年裝機達13.22億千瓦,同比增長18.2%,歷史性超過煤電,約占我國總裝機的48.8%,風電光伏發電量快速增長。
“上半年,能源消費持續增長,能源生產供應平穩有序,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基礎進一步夯實,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針對上半年我國能源形勢,國家能源局發展規劃司副司長董萬成如是總結。
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千瓦
上半年,國內能源供給保障能力穩步提升,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全國能源供需總體平穩有序。
董萬成表示,上半年能源形勢主要呈現以下四個特點。
能源消費持續增長。上半年,全社會用電量累計4.3萬億千瓦時,同比增長5.0%。前六個月,第一、二、三產業用電量同比分別增長12.1%、4.4%、9.9%。工業用能整體延續增長態勢。煤炭、天然氣消費量平穩增長,成品油消費量較快增長。
能源生產供應平穩有序。上半年,國內原煤、原油、天然氣產量穩步提高,同比分別增長4.4%、2.1%、5.4%。全國發電裝機規模達到27.1億千瓦,同比增長10.8%。全國能源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超過1萬億元,同比增長23.9%。國際煤炭、原油、天然氣價格明顯回落,降幅3至5成左右,我國能源進口較快增長。
迎峰度夏能源保供基礎進一步夯實。煤炭、煤電兜底保障能力持續增強,支撐性保障性電源并網加快推進。電煤中長期合同履約率保持較高水平,電煤供應平穩有序。電廠存煤保持歷史高位,有力滿足高峰時段用煤需求。跨省跨區通道輸電能力進一步提升,電力互濟能力持續增強。各類電源調峰潛力充分挖掘,新型儲能裝機規模快速增長,電力調節能力逐步提升。
能源綠色低碳轉型加快推進。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繼續保持良好發展勢頭,非化石能源裝機達到13.8億千瓦。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持續快速增長,上半年新增裝機規模相當于此前歷年裝機規模總和。
上半年,我國可再生能源發展實現新突破。
國家能源局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司副司長王大鵬介紹,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千瓦,歷史性超過煤電,風電光伏發電量快速增長。
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實現新突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新增裝機1.09億千瓦,同比增長98.3%,占新增裝機的77%。其中,常規水電新增并網206萬千瓦,抽水蓄能330萬千瓦,風電新增并網2299萬千瓦,光伏發電新增并網7842萬千瓦,生物質發電新增并網176萬千瓦。截至2023年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裝機突破13億千瓦,達到13.22億千瓦,同比增長18.2%,歷史性超過煤電,約占我國總裝機的48.8%。
風電光伏發電量快速增長。上半年,全國可再生能源發電量達1.34萬億千瓦時,其中,風電光伏發電量達72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23.5%。全國新增水電并網容量536萬千瓦,其中常規水電206萬千瓦,抽水蓄能330萬千瓦;全國風電新增并網容量2299萬千瓦,其中陸上風電2189萬千瓦,海上風電110萬千瓦。
重點項目投資超過1萬億
今年上半年,能源領域重點項目投資超過1萬億元,同比增長23.9%,有效發揮了穩投資、促增長的作用。
據董萬成介紹,上半年,全國能源重點項目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注入動能和活力。總體上看,上半年能源投資建設具體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是全國能源投資保持較快增長態勢。能源領域積極擴大有效投資,有力有序推進重大基礎設施和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帶動投資增速保持較高水平。分地區看,東部、中部、西部地區完成投資同比分別增長24.8%、22.1%和24.2%。分層級看,國家級重大項目投資帶動作用持續顯現,省級及以下項目投資增勢強勁。
據國際能源署(IEA)預測,今年全球能源投資將大幅增長8%,達到2.4萬億美元,今年全球能源投資增長最快的部門將是電力部門--主要是可再生電力和電網的投資。
二是新能源投資快速增長。新能源完成投資占比接近四成。甘肅、新疆、山西、湖北、云南、廣東等地集中式光伏項目建設提速,完成投資額均超過100億元;山東、河南、浙江加大城鎮和鄉村分布式光伏布局建設力度,完成投資額均超過120億元;內蒙古、甘肅持續推進大型風電光伏基地項目建設,集中式風電投資增勢不減,山東、廣東海上風電項目集中開工建設。此外,湖北、安徽、江西等地一批生物質發電項目加快形成有效投資。
6月15日,隆基綠能(601012.SH)宣布總投資452億元年產100GW單晶硅片及年產50GW單晶電池項目廠區在西咸新區涇河新城開工建設。全球規模最大的光伏項目“靴子”落地,進一步將2023年光伏全產業鏈擴產“大躍進”推向高潮。據悉,在隆基綠能452億元項目落地期間,通威股份、晶澳科技、華晟新能源、雙良節能、新霖飛、橫店東磁、光勢能等企業紛紛布局擴產項目。以項目投資密集的5月為例,光伏行業簽約、開工、投產的項目約有29個,幾乎折合日均有1個項目達成。6月,光伏擴產項目主要集中在硅片、電池片和組件3個環節,除隆基綠能452億元的擴產項目之外,通威股份(600438.SH)和晶澳科技(002459.SZ)的兩項擴產投資規模也均在百億元以上。
三是能源網絡基礎設施投資較快增長。電網、油氣管網投資較快增長,項目建設加快推進。白鶴灘-浙江特高壓直流工程全容量投產,金上-湖北、隴東-山東特高壓直流工程進入土建施工階段,一大批500千伏網架加強工程穩步實施,配電網建設加快推進。
上半年,輸變電設備板塊業績亮眼,電網投資迎來景氣度周期。根據規劃,2023年國家電網計劃投資超5200億元,共計8個大批特高壓項目招標,截至目前已完成第二批特高壓項目招標。“2023年預計將為靈活性火電、抽水蓄能電站、各級電網投資建設大年,持續推薦國內靈活性資源、電力自動化、特高壓通道、配網擴容改造和用戶側能源服務。”開源證券預測。
四是新業態投資持續擴大。綜合能源、新型儲能、充電基礎設施投資持續擴大。青海、新疆、內蒙古源網荷儲一體化和多能互補投資持續釋放,浙江綜合智慧能源快速發展,湖南、新疆、甘肅、重慶一批系統獨立型和新能源配套新型儲能項目建成投產,廣西、廣東、云南、河南充電樁建設加快推進。
半年翻番,全國新型儲能裝機規模持續快速增長。據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與科技裝備司副司長劉亞芳介紹,隨著可再生能源裝機規模快速增長,電力系統對各類調節性資源需求迅速增長,新型儲能項目加速落地,裝機規模持續快速提升。截至2023年6月底,全國已建成投運新型儲能項目累計裝機規模超過1733萬千瓦/3580萬千瓦時,平均儲能時長2.1小時。按當前市場價格測算,新投運新型儲能拉動直接投資超過300億元。
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最新發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動力電池累計裝車量152.1GWh,累計同比增長38.1%;我國儲能電池累計銷量達31.5GWh,其中磷酸鐵鋰電池累計銷量31.2GWh。2023年上半年,整個電池產業鏈約有223個投資擴產項目,182個公布投資金額,投資總額逾9377億元。其中,國軒高科(002074.SZ)在摩洛哥的年產100GWh電池工廠、普利特(002324.SZ)年產30GWh鈉離子及鋰離子電池與系統生產基地項目、鵬輝能源(300438.SZ)投資130億元的儲能1號項目、天宸股份(600620.SH)投資116億元的光儲一體新能源產業基地項目、億緯鋰能(300014.SZ)60GWh動力儲能電池生產線等項目投資額均超百億元。(記者余娜)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