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5日,國家發展改革委、國家能源局、工業和信息化部、生態環境部聯合發布《關于促進煉油行業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指導意見》(下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提出,到2025年,國內原油一次加工能力控制在10億噸以內,千萬噸級煉油產能占比55%左右,產能結構和生產力布局逐步優化,技術裝備實力進一步增強,能源資源利用效率進一步提升等。
我國煉油總產能已達9.2億噸/年,位居全球第一,但開工率較發達國家仍有一定差距。而我國主要石化產品的增量成為亞太和世界石化產業的主要貢獻者,占世界化工市場份額穩定在40%以上。我國大宗基礎化學品產能產量穩居世界首位。
中國石油和化學工業聯合會副會長傅向升認為,在從大到強的發展路上,我國石化產業轉型仍面臨多重挑戰:一個是資源約束瓶頸趨緊,2022年我國原油對外依存度為71.2%,到2023年上半年增加到72%以上;另一個是創新能力不強。
《指導意見》重點部署了四方面17項任務:在推動產業優化升級方面,部署優化產能結構布局、嚴控新增煉油產能、推進煉廠改造升級、加快淘汰落后產能、完善煉油行業管理5項任務;在推進能源資源高效利用方面,部署加強能效水效管理、推動系統用能優化、實施工藝裝備升級、鼓勵資源循環利用4項任務;在加快綠色低碳發展方面,部署引導煉油過程降碳、推進二氧化碳回收利用、支持制氫用氫降碳、探索加強碳排放管理4項任務;在加強科技創新引領方面,部署優化創新體制機制、加強軟件開發應用、開發新型煉油技術、加快低碳技術研發4項任務。
國家能源局能源節約和科技裝備司有關負責人表示,《指導意見》從我國煉油行業實際出發,系統部署了相關工作,將有力指導煉油行業推進綠色創新高質量發展的實踐。(王文嫣)
轉自:上海證券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