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石油、中國石化、中國海油(以下簡稱“三桶油”)陸續發布2024年半年度報告。根據報告,今年上半年,在國際油價整體呈現上漲態勢的大背景下,“三桶油”業績表現較為亮眼。相較上年同期,除中國石化營業收入略有下滑外,中國石油、中國海油營業收入均保持較高增長;歸母凈利潤方面,“三桶油”均呈現不同程度上漲態勢,其中中國海油增幅最大,同比增長25%。
油價上漲 利潤齊升
按照國際財務報告會計準則,今年上半年,中國石化實現最高營收約1.58萬億元,同比下降1.1%;中國石油實現營收約1.55萬億元,同比增長5%;中國海油營收相對較低,為2267.7億元,同比增長18%。“三桶油”歸母凈利潤表現與營收略有不同,中國石油歸母凈利潤最高,達886億元,同比增長3.9%;中國海油則以相對較低的營收實現了較高的歸母凈利潤,達797億元,同比大增25%,“吸金”能力十足;中國石化實現歸母凈利潤371億元,同比增長2.6%。
“三桶油”業績穩定增長背后,與國際原油市場回暖不無關系。2024年上半年,世界經濟增長帶動原油需求回暖,產油國聯盟延續減產策略導致供應偏緊,地緣政治沖突多點頻發,國際油價同比上升。
中國石油在半年報中指出,今年上半年,布倫特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為84.06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9.66美元/桶上升5.5%;美國西得克薩斯中質原油現貨平均價格為78.95美元/桶,比上年同期的74.76美元/桶上升5.6%。對于上半年業績增長的原因,中國石油指出“主要由于本集團原油、汽油價格上漲、天然氣銷量增加,以及煤油、聚乙烯等產品量價齊增”。
“2024年上半年,國際油價高位寬幅震蕩,市場供需矛盾依然突出。公司進一步強化生產經營一體協同優化,加大原料、產品和裝置結構調整力度,全力拓市擴銷,強化成本費用管控。”中國石化在半年報中表示,對于營收下降的原因,主要歸因于部分石油石化產品銷量下降。
中國海油在半年報中指出:“上半年 ,面對復雜多變的外部環境,我們始終聚焦油氣主業,突出抓好增儲上產、科技創新和綠色發展三大工程,著力實施提質增效升級行動,價值創造能力進一步提升,經營業績再創歷史同期最好水平。”
增儲上產 穩步推進
國家統計局等相關資料顯示,2024年上半年,國內規模以上工業原油產量10705萬噸,同比增長1.9%;原油進口量27548萬噸,同比下降2.3%;國內規模以上工業天然氣產量1236億立方米,同比增長6.0%;天然氣進口量6465萬噸,同比增長14.3%;天然氣表觀消費量2137.5億立方米,同比增長10.1%。
作為我國油氣資源保供主力軍,“三桶油”上半年在油氣勘探開發上持續發力,以技術創新推動增儲上產保持良好態勢。
2024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大力實施高效勘探,在塔里木盆地、四川盆地、準噶爾盆地取得多項重大突破和重要發現,落實多個規模油氣儲量區。值得注意的是,中國石油扎實推進萬米深地油氣科探預探工程,深地塔科1井突破萬米大關并刷新亞洲最深直井紀錄。與此同時,海外油氣業務突出效益勘探、規模增儲,乍得PSA項目獲得高產油流。根據報告,2024年上半年,中國石油原油產量474.8 百萬桶,同比增長0.1%;可銷售天然氣產量2584.2十億立方英尺,同比增長 2.7%;油氣當量產量905.5百萬桶,同比增長1.3%。
中國石化同樣將勘探開發放在重要位置,上半年增儲增產降本增效取得新進展,國內油氣當量產量創歷史同期新高。其中,四川盆地頁巖氣、北部灣盆地新區帶等勘探取得重大突破,勝利濟陽頁巖油國家級示范區建設高效推進。與此同時,加快推進勝利海上、塔河、北部灣等原油重點產能建設,并積極推進順北二區、川西海相等天然氣重點產能建設。2024年上半年,中國石化實現油氣當量產量257.66百萬桶,同比增長3.1%。
中國海油指出,上半年以尋找大中型油氣田為目標,持續加大風險勘探和甩開勘探力度,新領域、新層系獲得重大突破,進一步夯實油氣儲量基礎。在中國海域獲得6個新發現,其中,陵水36-1是中國首個超深水超淺層領域勘探發現,標志著南海萬億大氣區的實現。數據顯示,上半年中國海油油氣凈產量再創歷史同期新高,達362.6百萬桶油當量,同比增長9.3%。
低碳轉型 融合發展
守好傳統油氣主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同時,“三桶油”加速綠色低碳轉型,積極推進油氣與新能源融合發展,風電、光伏發電、地熱能、氫能、碳捕集利用及封存(CCUS)業務齊推進,持續打造綠色競爭新優勢。
以中國石油為例,2024年上半年,中國石油積極推動新能源大基地布局和新能源指標競配,新獲風光發電指標725萬千瓦,簽訂地熱供暖合同面積4615萬平方米。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實施,大慶油田林甸160萬千瓦風電、新疆油田煤電一體化264萬千瓦光伏項目開工建設,塔里木油田喀什110萬千瓦光伏項目全容量并網,新開工建設庫爾勒130萬千瓦光伏項目。2024年上半年風光發電量21.7億千瓦時,比上年同期的8.5億千瓦時增長154.5%。
深入推進全產業鏈CCUS業務發展,注入二氧化碳83.7萬噸。
中國石化表示,公司積極培育氫能、風能、太陽能等新能源業務,加快構筑“油氣+新能源”多能互補格局。煉化業務加快“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基地建設,統籌低成本“油轉化”、差異化“油轉特”,積極布局新材料、生物技術等新興產業,有序推進老舊裝置更新改造,打造更加安全集約、綠色智能、匹配協調的煉化產業鏈。此外,在零售端具有較強優勢的中國石化,也在積極加大力度推進充電、加氣網絡建設和氫能交通示范應用,完善易捷綜合服務生態,鞏固提升“油氣氫電服”綜合能源服務網絡優勢。數據顯示,目前中國石化充電網絡已遍布全國370座城市,累計建成充電站超6000座。
中國海油穩步推進油氣勘探開發與新能源業務融合發展,于去年5月并網的“海油觀瀾號”截至目前已累計發電2858萬度,折合二氧化碳減排1.66萬噸,其中今年上半年累計發電1440萬度。中國海油表示,通過自產自用及綠電交易兩種方式,擴大綠電使用規模,上半年共消納綠電超4億度,減少碳排放近30萬噸。此外,中國海油首個海上光伏建筑一體化項目-蓬萊油田太陽能發電項目投用,全球首套5兆瓦級海上高溫煙氣余熱發電裝置完工,預計使用20年累計可節省天然氣消耗約3億立方米,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80萬噸。(記者 李玲)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