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從國家管網集團獲悉,至11月中旬,西氣東輸二線三線首站霍爾果斯壓氣站累計輸送中亞天然氣突破5000億立方米。
中亞天然氣管道西起土庫曼斯坦和烏茲別克斯坦邊境,穿越烏茲別克斯坦中部和哈薩克斯坦南部,經新疆霍爾果斯口岸入境,通過霍爾果斯壓氣站與國內西氣東輸二三線管道相連,是我國首條從陸路引進的天然氣跨國能源通道。
位于“一帶一路”重點節點上的霍爾果斯壓氣站是中亞天然氣進入中國的第一站,也是我國西氣東輸二線三線共同的“龍頭站”和全線運行的“心臟”和“動力艙”。該站承擔著來自中亞的跨國天然氣和伊犁煤制氣的接收、計量、增壓和外輸任務,自2009年投產以來,霍爾果斯壓氣站累計安全平穩運行超5000天,累計輸送中亞天然氣超5000億立方米,累計輸送伊犁煤制氣超225億立方米。
從清潔能源替代和其產生的環保效應來看,5225億立方米天然氣折合替代標煤6.96億噸,減少7.64億噸二氧化碳、2500萬噸二氧化硫、3.79億噸粉塵及627萬噸氮氧化物排放,其環境保護效益相當于種植23.73億公頃、覆蓋約2.48個中國國土面積的闊葉林。
霍爾果斯壓氣站擁有的天然氣壓縮機組總功率超過240兆瓦,單站裝機容量居亞洲首位,運行的天然氣管道壓力高達12兆帕,每秒可為超過2000立方米的天然氣增添動能,日最高輸氣量超過1.6億立方米。站場運行人員常年堅守邊境國門基層一線,精心維護現場設備設施,高質量開展壓縮機組等關鍵設備維保工作,強化關鍵參數和關鍵設備監控,積極運用云臺掃描式激光甲烷探測器、巡檢機器人、生產數據智能分析等手段,保障西氣東輸二三線安全平穩運行,確保每日1億多立方米天然氣安全平穩輸送到全國各地。
霍爾果斯壓氣站積極開展挖潛增效、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建成了我國首個天然氣站場燃驅壓縮機組余熱發電項目,第一次實現了大型輸氣場站燃驅壓縮機組零直接排放的目標,年均發電超過6500萬度,為節能減排提供了“霍爾果斯方案”。此外,該站還采購綠電1500萬千瓦時,獲得了西部管道公司首張“綠色電力消費憑證”。
轉自:經濟日報新聞客戶端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