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煤炭消費總量絕大部分已實現清潔高效利用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2-15





      "目前,全國原煤生產能力超過50億噸,年產千萬噸級特大型智能化礦井和生產工作面不斷涌現;千萬噸級現代化選煤廠已建成投產80多座,原煤入選量超過32億噸,入選率超過70%。我國煤炭消費總量絕大部分實現了清潔高效利用。"在日前舉辦的第七屆中國國際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展覽會上,中國煤炭工業協會副會長劉峰介紹。


      煤炭是我國的基礎能源,一直承擔著支撐經濟和社會發展能源需求的重任。為推動煤炭產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全面綠色轉型,近年來,相關部門加大力度推動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今年9月,國家發改委、工信部等六部門聯合印發《關于加強煤炭清潔高效利用的意見》,提出到2030年,煤炭綠色智能開發能力明顯增強,生產能耗強度逐步下降,儲運結構持續優化,商品煤質量穩步提高,重點領域用煤效能和清潔化水平全面提升,與生態優先、節約集約、綠色低碳發展相適應的煤炭清潔高效利用體系基本建成。


      劉峰認為,未來,我國煤炭工業將發展成為煤基清潔能源和原材料綜合體,主要煤炭礦區和煤炭企業將既有優質的商品煤產品,又有高品質的電力、熱力產品;既有清潔的燃油、燃氣產品,又有品質優良的各種煤基化工原材料產品;既有高效的農用化肥、土壤改良劑,也有各種利廢綠色建筑材料,全面實現煤炭工業綠色低碳轉型升級和高質量發展。


      中國工程院院士謝克昌持類似觀點。他認為,清潔低碳是新型能源體系的重要特點之一。實現這一目標,需要推進煤基能源體系的清潔利用及上下游環節的深度脫碳,與其他負碳零碳技術領域耦合發展,形成煤基能源供給側與需求側集成優化與低碳、零碳、負碳利用。


      在煤炭清潔高效利用水平持續提升的同時,充分發揮煤炭保障國家能源安全的重要作用成為業內關注的話題。


      "能源安全是第一位的。能源安全,才有未來。"謝克昌認為,綠色低碳轉型是一個相當漫長的過程,絕不可能一蹴而就。煤炭是近期能源保供主體和中長期降碳主力,要首先提升煤炭能源安全保供能力,同時推進低碳煤基能源發展。


      "要確保能源安全底線的可靠保障。"國家能源局原副局長吳吟指出,煤炭可以制成液體、氣體,完全可以替代石油、天然氣。從理論和技術角度講,煤炭可以實現低碳循環利用。"做好煤炭這篇大文章,能源的飯碗就可以牢牢端在自己手里。"


      在業內人士看來,煤炭產業是確保新能源快速發展的關鍵支撐。煤炭的穩定供應有助于維持能源系統的平穩運行,為新能源發展創造有利環境。同時,煤炭可以作為儲能和調峰的重要手段,彌補新能源電力"靠天吃飯"的缺陷。煤企應通過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推動新能源技術發展和應用,利用煤礦的特殊條件發展新能源,實現能源結構優化和升級。


      在未來較長一段時間內,煤炭仍將是我國的主體能源,承擔著保障能源安全、穩定能源市場的重要任務。這一觀點已是業內共識。在此背景下,吳吟呼吁,目前,煤炭行業的管理職能分散在多個部門。為更好地推動煤炭產業發展,應將分散的煤炭管理職能集中起來,由煤炭行業主管部門對煤炭行業改革發展負總責。(記者 別凡)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