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原煤產量居全國首位
1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發布消息稱,2024年內蒙古原煤產量達12.97億噸,同比增長5.4%,產量躍居全國首位。
2024年,內蒙古全力保障國家煤炭供應,鄂爾多斯市、錫林郭勒盟、呼倫貝爾市三大原煤主產區合計產量占內蒙古原煤產量的88.3%,占全國原煤產量的24.1%。
在煤炭產業發展過程中,內蒙古堅持完善政策體系,先后出臺《內蒙古自治區煤炭管理條例》《內蒙古自治區建設國家重要能源和戰略資源基地促進條例》等地方性法規,穩步推進煤炭先進產能釋放。"我們通過加快生產煤礦產能核增、新建項目核準、在建項目建設,保持全區煤炭產能穩定。"內蒙古自治區能源局煤炭生產管理處處長林家斌說。
在智能化煤礦建設方面,內蒙古千萬噸以上在產煤礦已全部完成智能化建設,智能化煤礦產能占在產煤礦產能的88%,煤礦生產效率得到顯著提高。
山西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83%
2025年山西省兩會上傳出消息,山西煤炭先進產能占比達到83%,智能化煤礦數量達到268座。
山西省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24年,山西省能源供應保障能力實現有效提升,7座建設中的煤礦進入聯合試運轉,10座煤礦完成竣工驗收,5座生產煤礦完成產能核增。當年全省規上原煤產量預計達12.7億噸。
2025年,山西將加大能源保供力度,新建130座智能化煤礦,確保全年煤炭產量達到13億噸,并持續推進非常規天然氣增儲上產。山西還將推進新型能源體系和現代化產業體系深度融合,加快風電光伏項目建設,推進氫能、氨能、甲醇全產業鏈發展,高效開發利用地熱能。
陜西原煤生產平穩增長
2024年,陜西原煤生產平穩增長。12月共有259處礦井正常組織生產,當月生產煤炭6172.27萬噸,銷售煤炭6070.25萬噸。2024年,陜西原煤產量78003.7萬噸,同比增長2.0%,占全國規摸以上工業原煤產量的16.38%。煤炭銷量68716.14萬噸,同比增長0.65%。煤炭庫存213.43萬噸。12月末陜西煤炭綜合售價608元/噸,環比上月下降85元/噸,降幅12.27%;同比下降142元/噸,降幅18.93%。在14個煤炭代表規格品中,煤炭價格環比上月全面下降,平均下降63.5元/噸,降幅9.22%;與去年同期相比有12個品種下降、2個品種上漲,平均下降123.86元/噸,降幅15.10%。
新疆原煤產量增速連續四年領跑
從今年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兩會獲悉,新疆2024年持續推進煤炭清潔高效利用,原煤產量5.41億噸,增長17.5%,增速連續四年居全國主要產煤省區首位;加快油氣勘探開發和增儲上產,油氣產量當量6664萬噸,建成全國首個年產百萬噸國家級頁巖油示范區,投運地下儲氣庫3座,儲氣能力全國第一;全年鐵路貨物發送量2.37億噸,增長10.6%,增速位居全國第一;烏魯木齊國際陸港區"TIR國際鐵路運輸集結中心"掛牌,喀什集結中心TIR運輸運營票數居全國第一。
貴州原煤產量為"十四五"以來最高
2025年貴州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到,2024年貴州加快資源精深加工產業延鏈強鏈、耦合發展。召開全省"富礦精開"推進大會,推動精確探礦、精準配礦、精細開礦、精深用礦。深入實施新一輪找礦突破戰略行動,探獲一批煤、磷、鋁等戰略性礦產資源量。推動磷化工、煤化工、氟化工等深度耦合,化工、有色行業增加值增速均超過30%。推進現代能源產業做大做強。深入推進煤炭產業結構戰略性調整,調度原煤產量1.68億噸、增長9.8%,產量為"十四五"以來最高。建成投產盤江新光電廠超超臨界2號機組、黔中電廠超超臨界1號機組。新增風電、光伏等新能源裝機477萬千瓦。電力裝機容量突破9200萬千瓦,發電量超過2600億千瓦時、增長8.2%,全省能源保障有力有效。貴州能源集團收入突破1000億元。
寧夏煤炭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
寧夏回族自治區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近日開幕,寧夏回族自治區人民政府主席張雨浦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顯示,2024年寧夏加快建設現代煤化工基地,全國最大的25萬噸煤基乙烯聚合物項目投產、300萬噸CCUS碳利用示范項目一期建成、135萬噸聚烯烴升級改造項目開工。寧東基地成為西部首個產值超過2000億元的化工園區,綜合競爭力位列全國第三,入選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在加大資源能源開發利用力度方面,寧夏煤炭產量首次突破1億噸、居全國第八,保有儲量超過320億噸、居全國第十。新建火力發電近600萬千瓦、新增新能源發電超530萬千瓦,電力總裝機達到7500萬千瓦,綠電占比提高到55%。大唐源網荷儲一體化等11個綠電園區加快推進,寧夏首個萬噸級綠氫一體化、異質結太陽能電池等高新技術項目開工建設,域內投資700億元的"寧電入湘"工程寧夏段全線貫通。這些標志性工程項目,為今后發展積蓄了強大后勁。(宗和)
轉自:中國能源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