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0日,國家電網有限公司寧夏-湖南±800千伏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以下簡稱“寧夏-湖南工程”)投產送電。該工程是我國首條獲批的以輸送“沙戈荒”風電光伏大基地新能源為主的特高壓輸電通道,也是我國今年投產送電的第三條特高壓直流輸電工程。
國家電網公司董事長、黨組書記張智剛表示,寧夏-湖南工程既是連接寧夏、湖南兩省的能源“高速路”,也是聯通西部中部大市場、促進國內大循環的經濟“大動脈”,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助力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工程,是推動新能源優勢資源轉化、助力美麗新寧夏建設的重要工程,是擴大外電入湘規模、助力“三高四新”新湖南建設的重要工程。
據了解,寧夏-湖南工程起于寧夏回族自治區中衛市中寧換流站,途經甘肅、陜西、重慶、湖北,止于湖南省衡陽市衡陽換流站,線路全長1616公里,總投資281億元。
寧夏太陽能、風能資源豐富,是“沙戈荒”新能源開發的主戰場。寧夏-湖南工程配套電源裝機容量1764萬千瓦,其中新能源1300萬千瓦,包括風電400萬千瓦、光伏發電900萬千瓦。工程將新能源作為外送電力的絕對主力進行規劃和建設,新能源裝機占比超過70%,創下同類工程新高。每年可向湖南輸送電量超360億千瓦時,其中新能源電量占比超50%,提升全省外受電能力至1600萬千瓦。
值得一提的是,寧夏-湖南工程形成一系列“雙八百”特高壓直流標準化成果,包括典型圖紙5500余張,制修訂國際標準1項,行業標準9項,企業標準100項。工程作為典型的“北電南送”特高壓工程,與“西電東送”特高壓線路發生交叉達11次,安全施工和可靠運行難度大,通過技術攻關形成一系列特高壓交叉互跨技術。
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工程所有設備實現了國產化制造、一次帶電成功和穩定可靠運行,國產設備從“有”到“優”邁上高質量新臺階。工程批量應用的全國產換流變閥側套管、大噸位瓷絕緣子等新組件、新材料性能優良,標志著我國在輸變電產業鏈補鏈強鏈方面走出了堅實的一步。
電網工程投資大,具有帶動力強、中長期經濟效益顯著等優勢,可有力帶動電源、電工裝備、用能設備、原材料等上下游產業發展,推動裝備制造業轉型升級,提高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現代化水平。
國家電網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說,工程在寧夏拉動投資超過700億元,將有效帶動當地基礎設施建設和相關產業發展,對于穩產業鏈供應鏈穩就業等具有重要意義。同時將提升湖南產業,特別是先進制造業、數據中心等高載能產業的經濟競爭力,優化營商環境。
目前,國家電網公司已形成全球最大規模的特高壓輸電網絡,為保障電力安全可靠供應、促進綠色低碳發展提供了堅強支撐。(記者 王璐)
轉自:經濟參考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