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柴油供應呈過剩態勢,成品油產品結構亟待調整


    時間:2010-04-22





      在不斷增長的原油需求中,煉油工藝將始終以2:1的比例向市場提供柴油與汽油,而柴油的需求增速顯然無法與之匹配。由于柴油需求量落后于原油加工增速,我國柴油出口量增長在今后或將處于一種常態。調整成品油生產結構,將是未來國內成品油供應的研究課題之一。


      “在煉油工業中,1000噸的原油會產生170噸的汽油、380噸的柴油和90噸的燃料油及煤油,此外還有液化氣、輕油、溶劑油、瀝青和石油焦等化學品。因此,單純從煉油生產工藝來看,柴油與汽油的生產比例接近2:1,而在很長一段時間里,我國柴油與汽油的消費需求比例也是2:1,甚至一度達到2.3:1。但是,隨著金融危機爆發,柴油市場需求已發生變化。”息旺能源石油分析師廖凱舜對記者如是說。


      去年,國內柴油消費自1998年以來首次出現負增長,柴油供應過剩見諸報端。今年1~2月份,中國柴油表觀消費量同比增加23.6%,看似回暖的柴油消費市場卻仍然被冠以“供應過剩”的預期。


      對此,廖凱舜分析認為,柴油與汽油不同,柴油主要用于工業生產,尤其是陸上交通運輸業,占到柴油需求的六七成,其他如農林牧漁等,對柴油的需求量也比較可觀。因此,柴油具有生產資料的特性,它的需求量與經濟復蘇、產業貿易有著緊密的關系。在去年,柴油需求量負增長正是由于受到經濟滑坡的影響,而在今年,雖然世界經濟以及國內貿易運輸市場都在恢復,但與石油需求相比,與我國的原油生產量、進口量相比,柴油市場需求仍然相對疲軟。


      美國能源情報署最新報告顯示,因受中國需求強于預期推動,今年二季度世界石油日需求量將增長1.6%,至8498萬桶。預計今年,中國石油日需求量將增加53萬桶,至875萬桶,增幅為6.4%。顯而易見,在不斷增長的原油需求中,煉油工藝將始終以2:1的比例向市場提供柴油與汽油,而柴油的需求增速顯然無法與之匹配。


      據中石化下屬石油公司某高層透露,目前國際原油價格已漲至85美元/桶以上,國內油價卻始終未見動靜,煉油企業已處于虧損邊緣。為了平衡收支,出口柴油已成為提升企業效益的一種途徑,“畢竟從生產工藝上來說,我們沒有辦法只生產汽油,不生產柴油”。


      另據權威機構預計,今年我國成品油需求將快速回升,但市場仍將延續供大于需的態勢。工業生產恢復將帶動柴油需求快速回升,預計全年柴油表觀消費量1.5億噸,同比增長8%。


      但廖凱舜認為,由于柴油需求量落后于原油加工增速,我國柴油出口量增長在今后或將處于一種常態。尤其從長遠來看,節能減排是大勢所趨,隨著中國環保意識的日益加強,柴油需求增速會進一步下降。因此,調整成品油生產結構,將是未來國內成品油供應的研究課題之一。

    來源: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