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期間,天然氣成為我國能源轉型重要抓手。作為天然氣領域改革的重要舉措,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在發展中機遇與挑戰始終相輔相成。在近日舉辦的2017中國國際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產業高峰論壇上,多位專家就其發展現狀和未來趨勢進行了深入探討。
總裝機超1112萬千瓦
數據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項目(單機規模小于或等于50兆瓦,總裝機容量200兆瓦以下)共計288個,總裝機超過1112萬千瓦,主要集中在東部經濟發達地區。由于近兩年天然氣價格較高,天然氣分布式能源的經濟性大幅降低,已建成的分布式能源項目大部分正常運行,取得一定的經濟、社會和環保效益,部分項目因并網、效益或技術等問題處于停頓狀態。2015年年末,隨著我國天然氣價格下調0.7元/立方米,天然氣體制改革之路開啟,為天然氣分布式能源提供新的發展契機,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市場又開始逐步復蘇。
國家電網北京經濟技術研究院科技部主任李敬如介紹,近兩年,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建設已逐步進入實質性開發應用階段,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已有數十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工程投入運行。“目前,我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以天然氣冷熱電聯供為主要建設形式。與傳統火電機組和熱電聯產相比,天然氣冷熱電聯供能夠同時滿足多重用能需求并實現多重功能目標,實現制冷、供熱及發電過程一體化,充分提高能源綜合利用效率,冷熱電充分消納的多聯供系統綜合能源利用率可達75%以上。”
面對快速發展的產業形勢,李敬如表示,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價格體系,探索推動產業健康發展的運營模式,鼓勵高校、設備生產商和專業研究機構與能源企業加強溝通合作,充分發揮分布式能源系統的資源配置功能;加強天然氣多聯供項目的規劃設計,統籌規劃區域內各類型分布式能源布局,協調負荷與資源,優化系統配置;完善設計和運行標準,加強相關技術研究與成果推廣,提高天然氣多聯供項目的運行控制水平,積極推進成果的實用化、商業化。
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
當前,我國的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已進入快速發展階段。據預測,2020年天然氣發電裝機規模將達1.1億千瓦以上,占發電總裝機比例超過5%。
國務院參事室特約研究員、中國城市燃氣協會分布式能源專委會主任徐曉東表示,當前我國能源和電力依然面臨產能過剩的問題,因此天然氣分布式能源電力產出的消納問題亟待解決。不僅如此,相關裝備和技術也缺乏競爭力。他還表示,隨著產業不斷發展,國家財政壓力加大,未來補貼減少的可能性很大。因此,企業應該尋求PPP等多種商業運營模式,以實現可持續發展。
中國建筑科學研究院研究員李先瑞認為,要實現到2020年天然氣占到總能耗的10%、可再生能源要占到15%這兩個目標,離不開天然氣分布式能源與可再生能源的協同發展。可再生能源存在間歇性、不連續的特點,在發電過程中可能對電網造成功率的沖擊,影響用戶用電質量,而天然氣分布式能源也存在投資高、運行費用高等缺點。把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耦合后,可以解決分布式能源投資高、運行費用高等問題,減輕用能成本。這也有利于把不穩定能源轉化為穩定能源,把不穩定消化在微電網里。李先瑞說:“分布式能源的評價指標體系,就是綜合利用率要大于70%,而耦合后綜合利用率則可達80%、90%,甚至100%。同時,兩者組合可以與互聯網、微網兼容。”(莫非 鄭露珍)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