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農業部網站消息,目前全國夏糧收獲接近尾聲。據農業部農情調度和各地反映,今年夏糧仍是一個豐收年。今年夏糧生產一個顯著的亮點,是質量效益提升,主要體現在單產、品質與效益等“三提升”。
今年夏糧面積保持穩定,特別是秋播以來,各項關鍵技術落實較好,防災減災和病蟲防控有力,加之氣象條件總體較好,今年夏糧仍是一個豐收年。
在獲得豐收的同時,今年夏糧生產一個顯著的亮點,是質量效益提升。突出體現在“三提升”:
單產提升。近些年,小麥單產逐年提高,得益于科技的進步。關鍵在兩點:一個是,技術集成推廣。重點是推廣了深松整地、精量播種、播后鎮壓、澆越冬水、“一噴三防”等農藝結合、生態環保的高產高效技術模式,特別是選擇了一批小麥生產大縣,開展綠色高產高效創建,打造了一批高產高效的示范基地,促進了大面積平衡增產。
另一個是,病蟲統防統治。特別是針對今年小麥條銹病、赤霉病重發的情況,加強監測預警,適時開展應急防治,大力推進統防統治,有效遏制了病蟲害擴散蔓延,實現了“蟲口奪糧保豐收”。主產省反映,今年小麥單產普遍提高。
品質提升。各地反映,今年小麥不僅單產提高,品質也提升。主要三個因素:一個是,品種結構優化。適應市場需求變化,優質專用小麥呈擴大趨勢。市場緊缺的優質強筋弱筋小麥面積占27.5%,比上年提高2.8個百分點。
另一個是,收獲期氣候較好。今年小麥成熟收獲期光溫條件較好,沒有出現“爛場雨”,利于灌漿,小麥籽粒飽滿、容重增加,不完善粒少,小麥收購品質優良。
據安徽省對12個市42個縣520多個樣本調查顯示,全省小麥三等以上比例占85.6%,比上年增加52.5個百分點。不完善粒指標平均數值僅3.1%,較去年下降12.1%,不完善粒指標滿足托市收購標準的小麥達99.81%。
還有一個是,赤霉病較輕。近些年,江淮等地赤霉病發生較重,不僅影響產量,而且病菌產生的毒素還將污染麥粒,導致小麥品質下降。今年赤霉病發生較輕、防治較好,病粒率顯著降低。
效益提升。在國家小麥最低收購價政策的支撐下,小麥市場價格保持穩定。今年,單產提高,效益也提升。品質提高,價格提高,效益也相應提升。
安徽省反映,今年小麥品質較好,幾乎全部達到托市收購標準,扣除水分后農民田頭平均售價1.15元/斤以上,比去年高0.2—0.3元,送至糧站售價在1.2元/斤左右,預計全省小麥平均銷售價格將比去年提高0.17元/斤。初步測算,今年小麥每畝比去年因品質提升增值130元左右,因單產提高增值20元以上,畝均增值150元以上,全省總增收50億元以上,可帶動全省農民人均增收近百元,種植效益比去年明顯提高。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