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核電“強筋壯骨”放眼“一帶一路”萬億級市場


    來源:第一財經日報   時間:2017-08-15





      作為核工業的一部分,核電的良好發展,不僅有利于中國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調整得到保障,而且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的穩增長和提升中國重型裝備品牌在國外的影響力。


      核工業代表了一個國家的綜合實力。從核電技術的引進,再到今天的輸出,中國付出了幾代人的努力。作為世界核電大國,中國擁有在建核電機組數量全球第一的同時,正在加快核電輸出的步伐,力爭進入核電強國的行列。


      這些年,中國核電在國內實現了節能減排和經濟穩增長的助推器的作用;而近兩年,中國核電技術更是著力在實現走出去與核電強國肩齊的目標。


      2015年6月15日,在中核集團旗下中國核電工程公司考察的國務院總理李克強與6家核電裝備制造企業視頻連線,同員工互動交流時說,你們自主研發制造質量優、有競爭力的核電機組,是在鑄“國之重器”,為中國發展“強筋壯骨”。


      核電是“國之重器”的實際地位,已經顯露出來。


      從引進到輸出


      約在60年前,中國開始考慮將原子能應用到民用領域。“現在是原子能時代,原子能不論用于和平或者用于戰爭,都必須懂得才行。我們必須要掌握原子能。”1955年1月31日,周恩來總理就發展原子能發表談話時指出,“我們要認真地進行工作,積極促進原子能的和平利用。”


      15年后,1970年2月8日,周恩來指出,“二機部(核工業部的前身)不能光是爆炸部,還要搞核電站。”此后,中國著手對國內第一座核電站——秦山核電站——進行了研究、實驗、設計、尋找廠址。1985年3月20日,中國自主研發設計的秦山核電站一期工程正式開工建設,并于1991年12月15日實現并網發電。


      秦山核電站一期工程的建成發電,結束了中國內地無核電的歷史,標志著“中國核電從此起步”。中國也由此成為繼美、英、法、蘇聯、加拿大、瑞典之后世界上第7個能夠自行設計、建造核電站的國家。


      但中國在這方面的起步確實有些晚。為了迎頭趕上,1978年12月4日,在中法兩國政府簽訂關于發展經濟關系和合作的長期協定前,鄧小平會見了法國外貿部部長一行,并在回答法國記者的問題時表示,中國已經決定向法國購買兩座核電站設備。


      這是鄧小平在中國改革開放初期,提出引進國外先進技術、設備和資金,加快中國核電發展步伐的重要舉措。這也是中國第一輪引進國外核電技術的標志,同時確立了以“引進+國產化”為主的核電路線。


      上述兩座從法國引進的核電設備,最后應用在中國第二座核電站——廣東大亞灣核電站。大亞灣核電站一位退休高層后來向第一財經記者回憶說,“通過引進來培養了中國人自主化經營和建設核電站的能力。”


      到上世紀90年代末,中國進入了第二輪引進國外核電技術的年代,相繼從法國、加拿大、俄羅斯引進了三種二代技術堆型,并在法國堆型的基礎上改進出兩種堆型(二代加)。這樣,11臺建成和在建核電機組中,除秦山核電站一期30萬千瓦機組為自主設計外,其余10臺皆為引進技術。


      但由于種種原因,中國已經建成和在建核電機組仍未形成自主化、標準化系列。基于此,2004年,中央決定引進第三代核電技術。是年9月28日,中國首個第三代核電技術項目向全球發布。經過3年的招標、評標,美國西屋電氣公司的AP1000機組戰勝法國阿海琺公司的EPR機組而中標。2006年12月,國務院決定成立國家核電技術公司(下稱“國家核電”)以承擔AP1000自主化的任務。


      此后,中核集團、中廣核、國家核電在引進的核電機組技術基礎上進行國產化。經過多年努力,中核集團和中廣核聯手打造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華龍一號,國家核電則在AP1000的基礎上打造了具有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CAP1400。其中,2015年,中國開工建設了4臺華龍一號機組,而位于山東石島灣的CAP1400示范工程項目也進行了開工的準備工作。


      從1991年首座核電機組投入運行至今,中國內地目前正在運行的核電機組多達36臺,規模位列世界第四,在建核電機組規模位列第一,核能在中國已進入規模化發展的新時期。


      現在,中國正在從核電大國走向核電強國。以中廣核為例,該集團負責運營的核電機組,大部分是從法國引進的。但多年后的今天,中廣核向第一財經記者提供的一份資料顯示,該公司正在“從項目投融資、工程建設與管理、運營管理、新技術研發等多個領域促使中法核能合作向縱深邁進”,合作方式也從“師傅帶徒弟”到了“共同設計和建造”的程度。


      中法兩國的合作,不再局限于法國向中國提供核電技術的傳統方式。就像中廣核董事長賀禹此前所說,中法有基礎“加強國際核電市場合作,打造最具競爭力的核電項目聯合體”。


      華龍一號和CAP1400是中國核電出口的拳頭產品。目前,華龍一號已經成功進軍巴基斯坦、阿根廷、英國等國家,CAP1400也正在爭奪南非和土耳其等國家的核電市場。


      中國還與“一帶一路”諸多國家商談核電及鈾資源、核燃料、核技術應用等核工業全產業鏈合作。中核集團董事長王壽君稱,目前“一帶一路”沿線多數國家在這些領域仍處于起步階段,如果這一區域核技術應用發展可以達到美、日的水平,將是一個萬億元級的巨大市場。


      節能減排和經濟穩增長的助推器


      2014年6月,中央財經領導小組第六次會議和新一屆國家能源委員會第一次會議,提出了節約、清潔、安全的能源戰略方針,確定了節能優先、綠色低碳、立足國內、創新驅動的能源發展戰略。國家發改委能源研究所研究員姜克雋向記者表示,核電無疑是中國實現“節約、清潔、安全的能源戰略方針”的最佳選擇。


      核電對保障中國能源安全、實現2030年非化石能源占比20%的目標,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業界普遍認為,長遠來看,核電是唯一能夠大規模替代火電的基礎能源。相對于火電發電方式,核電具有不排放污染氣體、能源轉換效率高等優勢;相對于水電和風電等能源,核電不受季節和氣候影響,發電高效穩定。


      姜克雋向第一財經分析稱,此前的霧霾天氣已經成了一個事關整個社會經濟發展的重大問題,中國需要發展更多的清潔能源,以緩解目前城市環境污染的壓力。他認為,從現實方面來講,作為最安全和最清潔能源,核電有助于地方政府進行能源結構的調整和能源安全的供應。


      “據測算,每建成4000萬千瓦的核電,每年可替代標煤消耗1億噸。每100萬千瓦的核電對標煤的替代效應分別相當于200萬千瓦水電、350萬千瓦風電、470萬千瓦光伏發電。”賀禹說。


      核電在中國正在扮演著更加重要的角色。2017年6月28日,國家能源局局長努爾·白克力到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進行調研時說,核電是清潔能源,核電發展要面向國家戰略需求。他還說,中國未來能源戰略的制定、結構調整和重塑要認真考慮核能的戰略地位。


      姜克雋也向第一財經表示,核電項目投資巨大,可以拉動地方經濟的發展。“我們國家目前是投資需求不足,應盡快把投資用于和環境改善相關的方面,而核電建設是改善環境的一個重要手段。”


      核電項目的投資對經濟穩增長的作用是明顯的。比如,第一財經記者注意到,位于福建的福清核電站便是在2008年中國保增長的背景下,中央推出擴大內需4萬億計劃后落地的特大型重點工程,也是當時中國第一份落地的千億大單。根據福建當地媒體報道,當地官方認為,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機背景下,福清核電項目的開工對擴大內需、拉動經濟增長,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負責福清核電站運營管理的福建福清核電有限公司則稱,福清核電項目全部建成投產后(福清核電站一共擁有6個核電機組),年發電量將達到450億千瓦時,年總產值將達到170億元,至少可拉動當地GDP增長近4000億,增加近3萬人的就業,將對海西經濟發展發揮重要作用。


      第一財經記者2014年到廣東陽江核電站采訪時,當地政府官員做了如此介紹:2013年,陽江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增速均位居全省前列。而帶動陽江經濟發展的主要引擎就是世界上最大在建核電站——廣東陽江核電站1號機組。


      同樣,2013年,記者到遼寧紅沿河核電站采訪時獲悉,紅沿河核電站落戶紅沿河鎮之后,該鎮居民人均收入逐年顯著提高,其中2012年人均收入達15991元,比上一年提高了12.2%。紅沿河核電站的建設同時帶動了整個核電產業鏈2000多億元投資,為產業鏈上下游企業提供近3萬個工作崗位。


      與國際核電巨頭同臺競技


      中核集團總經理助理李曉明此前說,在使用中國核電技術的個別國家,比如巴基斯坦,“項目現場很多巴方員工的四川話說得挺好”。


      隨著中國在“一帶一路”相關國家不斷“發力”,會說中國方言的外國面孔將會越來越多。這從一個側面顯示了中國核電企業和核電技術走出去的成果。


      中核集團不久前披露的信息顯示,2017年5月17日,該集團與阿根廷核電公司在京簽署了關于阿根廷第四座和第五座核電站的總合同。


      上述信息顯示,根據雙方約定,中阿雙方將在2018年開工建設一臺70萬千瓦CANDU-6型重水堆核電機組,在2020年開工建設一臺百萬千瓦級華龍一號壓水堆核電機組。


      至此,中核集團出口海外核電機組增加至8臺。作為中國唯一出口過核電站并實現批量出口的企業,該集團已成功向7個國家出口過6臺核電機組、8臺反應堆或核動力裝置。其中,核電機組主要輸向巴基斯坦。因此,此次華龍一號機組出口阿根廷,被業界認為是中國核工業歷史上的一次重大突破。


      華龍一號是中核集團與中廣核聯手打造的第三代核電機組,這兩家集團稱,其安全水平與美國、法國、俄羅斯等世界主流三代核電機組相當,而經濟性更具優勢,是中國核電出口的重要選擇之一。


      阿根廷曾先后與全球重要的核電技術供應商一一進行過商談,并在2012年對外宣布:俄羅斯、法國、韓國、美國以及中國被其列為潛在的合作方。但最終勝出的是中國。“阿方對華龍一號充滿信心,已準備好廠址。”根據中核集團信息,在上述總合同簽署的前一天,2017年5月16日,阿根廷總統馬克里對中方人員說,“阿方對華龍一號充滿信心,已準備好廠址。”


      中核集團稱,通過實施阿根廷核電項目合同,將帶動超過300億元人民幣核電裝備出口。“‘華龍一號’設備共計6萬多臺套,生產、配套、組裝涉及上海、四川等28個省市、5300多家企業,近20萬人參與了項目研制和建設。”中核集團副總經理俞培根曾說,“每一臺核電機組可直接帶動的產值在300億元人民幣左右,相當于30萬輛汽車的出口價值,如果考慮到天然鈾、核燃料、運維、退役等全產業鏈的貢獻,以60年計,單臺機組全壽期直接帶動超過1000億元人民幣產值。”


      中國也參與投資了英國核電項目。2016年9月29日,中廣核與法國電力集團(下稱“EDF”)、英國政府簽署了英國新建核電項目一攬子協議。有關協議中的英國核電項目包括欣克利角C(HPC)、賽茲韋爾C(SZC)、布拉德維爾B三大項目,其中布拉德維爾B項目將使用中國自主知識產權的三代核電技術華龍一號。其中,欣克利角C項目總投資為180億英鎊,中方占了其中三分之一的股權。


      據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介紹,上述項目是中國在英國最大的單筆投資,也是在歐洲最大的投資項目,其意義不僅僅在于投資金額和規模,更在于更高層次的合作。中國是核電大國,法國也是核電大國,英國是最早發展核電的國家,三個能源大國、三個能源生產大國、三個能源消費大國進行合作,其世界意義不言而喻。這也表明了中國快速提升的核電國際地位。


      中廣核官方則表示,這是中國企業首次主導開發建設西方發達國家核電項目,并實現中國自主核電技術向西方發達國家出口的突破,有利于向世界展示中國先進核電技術的窗口,這還意味著中國企業已具備了與國際核電巨頭同臺競技的實力。


      國之重器


      核電出口并不容易。“我感受頗多。這個項目可以說是‘好事多磨’,經過中、英、法三方十多年努力,在三國政府和三國領導人的關心下,這個項目最后‘終成正果’。”劉曉明就英國上述核電項目一攬子投資協議簽署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說。


      中核集團開始布局阿根廷市場最晚是從2010年開始的。該集團駐阿根廷項目部工作人員在拿下阿根廷訂單后回憶說,七年間,阿根廷核電項目團隊付出了巨大努力,經歷了一屆政府更迭,出訪阿根廷26次,籌辦參與了59場互訪活動,簽署了92份合作協議和會議紀要,累計出行了521345公里。“從北京飛到布宜諾斯艾利斯,花了整整30小時,下飛機時雙腿已腫。”其中一名工作人員說。


      核電出海是一個漫長的過程。作為一名核電企業人士,李玉東對核工業有深入的研究,他向第一財經記者表示,在核電強國俄、法、韓等的強勢競爭壓力之下,如何發揮中國核電技術、裝備等優勢資源的核心競爭能力,確保“走出去”的項目真正落地生根是非常艱巨的任務,可能更需要明確的目標和市場耐心。


      中核集團計劃局原副總工程師溫鴻鈞則向記者表示,面對嚴峻的國際市場競爭形勢,在政府主導下,盡快走出“散兵游勇、單打獨斗”的低檔次競爭模式,逐步走向“舉國一致、集中統一”的高檔次模式,形成強大的綜合競爭力。


      在2015年6月15日到中國核電工程公司考察時,李克強總理指出了核電“走出去”時需要注意的問題。他當時指出,核電不光要在國內發展,還要“走出去”,這就要統一標準,“五個指頭要攥成拳”,與歐美發達國家合作共同開發第三方市場。他還指出,要用最高標準、最優質量、最好性價比,提升中國核電裝備在國際市場的競爭力。


      核工業是一個國家的綜合工業基礎、綜合國家實力、國家安全與文化管理底蘊、戰略威懾能力的體現。作為核工業的一部分,核電的良好發展,不僅有利于中國能源安全和能源結構調整得到保障,而且有利于促進中國經濟的穩增長和提升中國重型裝備品牌在國外的影響力。就像李克強總理所指出的一樣,鑄“國之重器”,為中國發展“強筋壯骨”。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中國清潔能源為 “一帶一路”建設添動力

      “一帶一路”倡議,是中國積極參與全球經濟、社會、環境治理、提升其全球治理領導力的一個重要嘗試和節點。倡議的實施將對全球投資、貿易和生產格局、經濟發展、能源和資源利用、生態環境保護以及應對氣候變化產生重大影響。
      2017-06-09
    • 前2個月我國煤價止跌回升

      3月16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前2個月能源生產情況顯示,煤炭價格止跌回升。年初以來,隨著供暖用煤高峰的結束,煤炭行業進入傳統淡季,秦皇島港煤炭價格持續下降。
      2017-03-21
    • 兩大核電央企籌劃重組 將提升核心競爭力

      近日,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中核集團)與中國核工業建設集團公司(中核建集團)正式宣布正在籌劃戰略重組。目前,兩家核電類央企重組事宜正式進入實際操作層面。
      2017-03-21
    • 1-2月火電發電量6950.98億千瓦時 同比增長8.06%

      據CCTD中國煤炭市場網監測的快報統計,1-2月份,全國發電量累計完成9014 85億千瓦時,同比增長7 00%。其中,水電發電量1196 52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0 74%;核電發電量311 30億千瓦時,同比增長14 16%;火電發電量6950 98億千瓦時,同比增長8 06%。
      2017-03-21

    熱點視頻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第六屆中國報業黨建工作座談會(1)

    熱點新聞

    熱點輿情

    特色小鎮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03583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