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體門店銷售停滯、業績大幅下滑成為2020年服裝行業的普遍現象。重壓之下,不少服裝品牌迎難而上,采取關店、推進數字化轉型、借道國潮、跨界聯名等一系列措施奮力自救;也有部分品牌不堪重擊,撤出中國市場。在這“整理再出發的一年”中,新冠肺炎疫情倒逼企業變革,加碼線上業務、打造國潮元素、提升專業水平等成了企業在行業轉型中采取的普遍舉措。
紡織服裝品牌管理專家、上海良棲品牌管理有限公司創始人程偉雄表示,2020年是服裝行業整理再出發的一年,市場變化倒逼企業變革,通過對消費需求變化的了解,從渠道、產品、服務等多方面進行升級轉型,逐步贏得了消費者與市場的認可,2021年的服裝行業將呈現出強者愈強的態勢。
下滑虧損成普遍現象
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0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消費支出9718元,比上年同期名義下降5.9%。其中,人均衣著消費支出為611元,下降16.4%,數據的下降反映出整個服裝行業正經歷寒冬。
中國商報記者梳理多家服裝企業2020年以來的財務數據發現,多數服裝企業面臨著業績大幅下滑甚至虧損的局面。以女裝品牌broadcast播母公司日播時尚為例,2020年前三季度報告顯示,報告期內該公司凈虧損0.75億元,同比下滑9560.38%。作為首家“A+H股”上市的服裝公司,拉夏貝爾也在苦苦掙扎,2020年前三季度,該公司凈虧損7.83億元。同時,該公司債務已超過40億元。
男裝板塊業績同樣不容樂觀。2020年前三季度財務數據顯示,希努爾凈虧損2624萬元,同比大幅下跌130.6%;七匹狼、海瀾之家、九牧王以及步森股份凈利潤同比下滑分別達69.81%、50.69%、27.62%以及92.87%。
作為休閑服裝的頭部企業,森馬服飾也未能抵擋住疫情帶來的沖擊。財務數據顯示,該公司2020年前三季度實現營收約94.50億元,同比下降28.74%;凈利潤約2.16億元,同比下降83.48%。同期,“不走尋常路”的美邦服飾實現營收26.9億元,同比下滑33.3%;凈虧損累計達到7.05億元,該公司預計全年凈虧損將在5.8億至8.2億元之間。
國際品牌舉步維艱
“外來的和尚好念經”似乎在2020年被驗證為“失效”。優衣庫、Zara、H&M等品牌業績出現不同程度的下滑,另有多個品牌宣布撤出中國市場。
快時尚品牌巨頭優衣庫在2020財年(2019年9月-2020年8月)營收、利潤雙雙下滑,其中營業利潤同比下滑42%。Zara母公司Inditex集團2020財年第三財季業績顯示,前三財季,該集團收入同比下跌26.9%至141億歐元。第三季度該集團收入、凈利潤仍處于下滑的狀態。此外,據H&M集團預測,2020財年全年銷售額將同比下跌18%。在疫情的沖擊下,原本就經營不善的國際服裝品牌在中國市場的生意更是難以為繼,甚至有不少品牌退出了中國市場。2020年3月,蓋璞集團宣布旗下品牌OldNavy全面退出中國市場;6月,潮牌極度干燥(Superdry)宣布結束在中國市場的經營活動;8月,快時尚品牌C&A也宣布完成中國業務的出售工作,與中國消費者告別。
品牌自救玩出新花樣
疫情帶來的影響讓服裝品牌不得不采取多種自救措施,加碼線上業務、打造國潮元素、提升專業水平等成為了企業在服裝行業轉型中的普遍舉措。線下銷售渠道受阻,服裝品牌紛紛加大在線上渠道的布局,社交電商、直播帶貨等方式成為服裝品牌銷售的新希望。自2020年2月開始,太平鳥、伊芙麗等服裝品牌開始嘗試社群營銷,通過微信群、小程序等方式加強與消費者之間的聯系。此外,伴隨著直播行業的快速發展,不少服裝品牌也增加了直播頻率和產品數量。據悉,Zara開設了專門的直播渠道。作為2020年少有的實現業績增長的服裝企業,太平鳥將業績的增長歸因于公司新零售及電商零售額的大幅提升。
與此同時,不少服裝企業將轉型的重點放在數字化建設方面。其中,太平鳥宣布將在科技數字化轉型項目上投資約8億元,Zara計劃投資10億歐元用于發展在線平臺業務。
當然,從產品上下功夫也是服裝品牌自救的思路之一。中國商報記者梳理發現,森馬服飾曾推出上古神話《山海經》國潮合作系列;太平鳥曾推出花木蘭合作系列、HelloKitty合作系列;美特斯邦威將“白蛇傳”“武松打虎”“空城計”等為人所熟知的國粹元素融入產品,推出國粹京劇系列新品。
此外,跨界聯名也是服裝品牌吸引消費者的方式。據悉,森馬服飾曾推出與游戲《明日之后》的聯名系列產品,太平鳥與國產運動品牌飛躍攜手打造了“SuperChina”系列。(記者王玥)
轉自:中國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