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于紡織工業來講,2021年是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2021年,全年國內生產總值114.37萬億元,同比增長8.1%,國民經濟穩定恢復,增長水平國際領先,主要預期目標全面達成, “十四五”實現了良好開局。其中,紡織行業作為國民經濟重要支柱產業,呈現出韌性強、潛力大的特點,為穩經濟、保民生、促就業、防風險作出了突出貢獻。
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 (以下簡稱中國紡聯)會長孫瑞哲表示: “過去一年里,我們緊密配合,握指成拳,與彼此一起,與行業一起,在合作中展現出凝聚力,行業實現了新的發展,打開了新的局面。”
紡織行業的健康發展與中國紡聯深入重點企業、集群和專業市場分不開。據悉,圍繞原材料價格上漲、地方能源 “雙控”等問題,中國紡聯及時收集產業運行情況,并向有關部門反饋行業訴求,全年共向中央政府有關部門提供經濟運行分析材料及專題報告60余份。
同時,中國紡聯與中央有關政府部門、全國31個省市自治區、主要金融機構等,就行業“十四五”發展綱要進行了深入溝通,并得到了積極反饋。比如,廣西將落實好廣西與中國紡聯戰略合作備忘錄,承接東部紡織產業轉移,推動紡織業補鏈強鏈延鏈,重點推進一批特色紡織產業園建設。黑龍江省將充分依托其原料資源等比較優勢,推動產業升級、承接產業轉移。貴州省將以恒力項目為牽引推動產業集群化發展,并將著力發展貴州苗繡、蠟染等非遺文化等。
圍繞習近平總書記在 “科技三會”上的重要講話精神,中國紡聯積極開展行業科技服務工作,不斷提升產業創新能力。2021年共完成了102項中國紡聯科技指導性計劃的立項工作,以及88項科技項目技術鑒定。
同時,中國紡聯繼續推動行業重點實驗室、技術創新中心的創建與發展。2021年,中國紡聯共認定紡織行業重點實驗室7家,紡織技術創新中心6家,紡織行業創新示范科技型企業29家。繼續開展傳統標準體系建設,不斷強化在數字、綠色等新領域的標準話語權,全年共下達國標計劃51項、行標計劃74項、中國紡聯團體標準70項,并籌建了全國標準樣品技術委員會紡織標準樣品工作組等。
此外,中國紡聯還積極推薦行業優秀案例參選國家科學技術獎勵,2021年有1個項目獲得國家技術發明二等獎,2個項目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
推進行業綠色低碳轉型也是中國紡聯2021年的重點工作之一。中國紡聯發布了 《紡織行業推進碳達峰、碳中和行動框架方案》,啟動了“30·60中國時尚品牌氣候創新碳中和加速計劃”;重點建立了棉花、滌綸兩大基礎材料環境數據庫和產品模型,初步完成數據采集工作。
此外,中國紡聯繼續開展行業綠色設計、綠色工廠、綠色產品的申報輔導工作,組織了多場碳排放及綠色制造培訓會議。綠色標準體系不斷完善,在節能低碳、節水、綠色制造、節能低碳等領域制定了一批國家、行業和團體標準。綠色纖維認證相關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行業影響力和市場認可度持續提升。進一步構建了廢舊紡織品服裝資源循環利用體系,推動實施舊衣零拋棄校園行動計劃,召開了 “衣起行動-舊衣零拋棄”紡織行業廢紡資源化利用交流會等。
作為行業利益的代表,中國紡聯做好行業對外服務工作。一方面,積極加強行業外交。借助國際平臺,理性傳遞、廣泛宣介中國主張、中國智慧、中國方案,營造有利于產業發展的國際環境。例如,圍繞新疆棉花問題,中國紡聯兩次發表了堅定支持新疆棉紡產業發展的聲明,呼吁國際品牌尊重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中國紡織產業界的正當權益。同時,中國紡聯積極參與了商務部“百家外企上天山”活動赴疆考察工作的策劃、邀請和組織等工作,為行業爭取到國際更多的理解與支持。
另一方面,中國紡聯科學引導產業開放合作和多元布局,組織了以紡織行業為主題中國紡織業 “一帶一路”大會等活動。在RCEP正式簽署后,中國紡聯向商務部國際司、工信部消費品工業司提交了 《關于提供RCEP實施對我國紡織服裝行業影響及建議的函》,并參加了國務院召開的RCEP座談,向國務院領導匯報了紡織業在進一步貫徹落實RCEP生效實施過程中的各項工作。(馬艷)
轉自:中國工業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