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40英寸電視進入百元級 電視機為啥越來越便宜?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3-01-17





      前不久舉辦的卡塔爾世界杯賽事,使高清、大屏彩色電視機迎來一波消費熱潮。不少人發現,曾是家庭“大件”的電視機,如今在性能、尺寸不斷提升的同時,價格卻一路走低,市場上出現了許多大品牌的百元級電視機。


      電視機為啥越來越便宜?是供過于求還是成本降低?整個行業將向何處發展?


      40英寸電視進入百元級


      “世界杯是球迷四年一次的狂歡,觀賽設備很重要,我在去年‘6·18’購物季就著手選購了。”資深球迷張昊前段時間在電商平臺購置了一臺游戲電視機,“平時可以用來打游戲、看視頻,世界杯期間可以通過網絡電視功能收看比賽。”


      選購時張昊發現,現在電視機“真便宜”。“平時很少看電視,之前沒有買過電視。小時候,電視機是家里的大件,印象中爸媽買的那臺顯像管電視花了至少3000元,如果買液晶電視還要更貴,動輒幾萬元。這次看了一圈才知道,原來電視機降價這么快,3000多元已經可以買到70英寸的高清液晶電視了。”


      電視機越來越大、也越來越便宜,許多消費者有類似的感受。


      “1500元左右就可以買到一臺性能不錯的55英寸液晶電視。如果是掛在墻上那種小的,幾百元就可以買一臺。”正在裝修新居的北京市民李曉文說。


      老年人對這一變化感受更深。沈陽居民孫奶奶今年75歲,她回憶,上世紀末買21英寸的顯像管彩電花了近4000元,2009年換成42英寸的液晶電視用了6900元,2016年又買了同一品牌同一規格的彩電,價格已降至2000多元。“現在一臺大電視才賣幾百元,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她說。


      在京東平臺上,記者看到海信55英寸4K高清電視機售價為1299元,長虹65英寸4K高清電視機為1699元;百元級的電視機也不缺大品牌,小米43英寸全面屏電視售價749元,創維40英寸高清電視699元。


      數據顯示,2015年至2021年,國內彩電市場上彩電產品的平均尺寸從44.5英寸增長到54.4英寸,單位面積售價卻從75.58元/英寸下降至61.79元/英寸。絕大多數電視機品牌在不斷降價。小米在2015年推出第一款55英寸液晶電視時,售價4999元,而目前同尺寸產品為1499元。


      每年的“雙11”“6·18”購物節,電視機往往會迎來一波降價潮。“我想給父母在客臥裝個電視,去年‘雙11’發現看中的品牌和尺寸降到了500元出頭,比預想的還便宜。”北京市民崔女士說。卡塔爾世界杯開幕前,電視機銷售走旺。蘇寧易購相關負責人介紹,大屏電視產品普遍降價,“8K高清、85英寸以上的大屏電視以及激光電視、畫框電視、旋轉屏電視等電視機優惠多,成交量也明顯提升。”


      成本下降,需求減弱


      電視機為何越來越便宜?


      制造成本降低是主要原因。據介紹,面板是電視機的重要部件。隨著技術進步,液晶屏生產成本持續降低。同時,由于液晶屏具有可切割優勢,能適應電視屏幕、筆記本電腦屏幕、手機屏幕及各類智能家電顯示屏等用途。廣泛的應用場景吸引了大量資本涌入液晶屏生產研發生產領域,產能擴張帶來規模效應“攤平”了單位成本。


      奧維云網消費電子事業部研究總監劉飛介紹,電視機價格受上游面板成本變化的影響較大。近年來,上游面板特別是大尺寸面板產能增加,同期彩電行業需求收緊,導致面板供過于求、價格下降,推動下游電視機零售價格下行。2018年以來,國內市場電視平均售賣尺寸增長近10英寸,但均價一直維持在3000元左右。“特別是‘雙11’期間,面板價格降至低點的同時,大尺寸面板供應加大,最終呈現中國市場電視尺寸越來越大、價格越來越低的局面。”


      電視機市場需求乏力,是重要因素。


      據介紹,電視機是國內家電行業少數處于負增長的品類之一,近年來一直處于低谷。2021年中國彩電行業市場零售量規模為3835萬臺,同比下降13.8%,在跌破4000萬臺大關的同時達到了12年來的最低點。中國彩電銷售額則從2015年的1572億元波動下降至2021年的1289億元,國際市場也是如此。2022年全球電視出貨量預計為2.02億臺,創下10年來的新低;其中2022年第三季度全球電視出貨量為5139萬臺,同比減少2.1%,系2014年以來的季度出貨最低紀錄。


      這背后,一方面是電視的信息載體功能和娛樂功能正被智能手機等替代。手機、電腦等小屏幕正取代電視機的大屏幕。不少年輕人家中,電視常年“吃灰”。調查數據顯示,電視機在中國家庭的收視率逐年下滑,開機率則從2016年的約70%下降至2022年的約30%。


      另一方面,是電視機市場已高度飽和。中國每百戶家庭電視機保有率早已突破100臺/百戶,2021年為121.8臺/百戶。許多家庭擁有不止一臺電視,對新購置電視機的需求不高。


      面對需求乏力的存量市場,電視機企業“不敢漲價”“不能漲價”,往往靠低價競爭維持市場占有率。


      彩電業面臨“突圍”


      彩電行業會在用戶流失、低價競爭和同類產品擠壓中陷入長期蕭條嗎?不少業內人士仍對電視行業的“破局”和“突圍”充滿信心。


      扭轉用戶流失的局面,是行業“破局”的首要課題。業內人士認為,電視廠商應從提升觀眾的觀看體驗上下功夫。


      為啥不怎么看電視了?不少消費者對目前電視機普遍存在的冗長、重復且無法跳過的開機廣告十分不滿,認為其影響觀看體驗和開機率。2021年的一項調查顯示,89.9%的消費者使用的智能電視有開機廣告;55.58%的消費者認為“有無開關機廣告”是購買智能電視最看重的因素之一,72.73%的消費者對開機廣告“一秒都不能忍”,僅有20.2%的消費者能容忍30秒以下的開機廣告。與此同時,廣告收入仍是電視廠商“難以割舍”的利潤項目。據估算,2020年中國互聯網電視廣告運營總收入達121億元,放棄這部分“肥肉”意味著廠商需要尋找新的利潤增長點。這提醒廠家,要重視消費者的不滿,想辦法解決。


      行業“突圍”,還需要擺脫低價競爭、壯大剛性消費群體。


      除了行業內部的激烈競爭,電視機還面臨著投影儀、個人電腦等替代性商品的競爭。一項關于卡塔爾世界杯觀看設備的調查顯示,除了回歸電視大屏的球迷之外,有超40%的受訪球迷選擇電腦、手機和投影儀等設備觀看世界杯。值得注意的是,在彩電銷量不斷下滑的同時,中國投影儀市場正在迅速發展。2021年,國內投影儀銷量達470萬臺,幾乎比2016年翻一番。


      “以前沒的選,只能硬著頭皮看電視廣告。現在投影儀也能實現電視的功能,還能播放幻燈片、放電影。只需電源、WiFi和一面白墻,就可以把大屏幕‘揣著走’。退一步說,我可以直接買屏幕,還不用看廣告。同等預算下,為什么要買電視機?”上海市民周云平認為,如果想吸引消費者回歸,新一代電視機必須能實現同類產品無法替代的功能。


      如何將用戶從小屏幕拉回到大屏幕前?中國家用電器商業協會秘書長張劍鋒認為,全屋智能和智慧家庭將成為電視行業的發展方向。“如果電視生產企業能依靠工業互聯網、提高互聯互通的能力,就有可能通過新的場景、技術讓用戶重新回歸。”張劍鋒說。


      此外,盡管彩電市場整體陷入“量價齊跌”窘境,但并非所有品類都在“低價化”軌道上。超大屏如上百英寸的電視,以及超高清晰度、全色激光等高端產品仍受追捧,價格大多上萬元。


      “20年前走親訪友時,如果誰家客廳里有一套‘家庭影院’、擺了一臺‘背投電視’,主人家都很有面子。”李曉文認為,滿足“把電影院帶回家”的需求,高端電視機對中高收入消費者仍有不小吸引力。


      業內人士指出,電視機產品呈現分化趨勢,入門級產品價格不斷走低,知名品牌高端電視價格則定價較高且較為堅挺。預計大屏化、娛樂化、超高清化和智能化等將成為中國電視消費的新趨勢,隨著中國高收入群體的擴大,高端電視的需求將得到支撐。已進入存量市場階段的彩電市場將迎來超大屏時代,中國市場75寸以上電視占有率有望在未來3年超過50%。(記者 汪文正


      轉自:人民日報海外版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TCL、微鯨牽手BAT 互聯網電視或迎新一輪廝殺

      業內人士認為:“今年互聯網電視品牌大規模涌現,這一行業也已變成競爭激烈的紅海。隨著越來越多的品牌加入,未來兩年,互聯網電視行業將迎來一輪洗牌。”
      2017-04-10
    • 智能電視:站在人工智能“風口”

      智能電視:站在人工智能“風口”

      最近,又到了彩電廠商集中發布新品的季節,新產品、新技術層出不窮。在量子點電視、OLED電視賺足眼球后,今年人工智能電視的爆發也成為彩電業的一大亮點,讓彩電智能化邁入新的發展階段。
      2017-04-19
    • 夏普發力90后年輕市場:一定要闖入你的視界!

      夏普,這個當年曾經紅級一時的電視品牌,幾載沉浮后,終于在2016年底和富士康成功聯姻。涅槃重生后,“全球液晶之父”夏普如今正在用更加年輕化的品牌策略,劍指90后市場
      2017-04-19
    • 量子點電視成新興力量 互聯網電視遇“寒冬”

      進入2017年,彩電業又到了一個關鍵節點,不論從市場格局還是技術路線的選擇來看,行業的變數已越來越多。對彩電行業來說,進入2017年后,除了企業之間白熱化的市場競爭外,量子點與OLED兩種顯示技術的“碰撞”也引起了廣泛關注。
      2017-05-10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