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臨近,包裝精美的月餅、茶、酒成了贈禮者的首選,但過度包裝的月餅、茶、酒,也往往是浪費資源、價格虛高的根源之一。自今年9月1日開始,商品包裝要求的“新國標”,即《限制商品過度包裝要求 食品和化妝品》(GB 23350—2021)國家標準正式實施。
新標準對酒的包裝層數進行了限制,同時規定,包裝空隙必須不超出商品體積的55%。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實施,給傳統酒業傳遞出哪些信號,酒類市場該如何應對?
酒類商品要“瘦身”
“雙節”將近,市場迎來一波月餅、酒、茶葉等傳統食品的購買高峰,新國標出臺后,過度包裝問題也再次引發社會關注。此前,白酒行業也曾刮起過度包裝的不良之風,這背后,既有企業“包裝越好、溢價越高”的利益算盤,也有迎合市場需求的現實考量。業內人士介紹,白酒過度包裝主要體現在瓶子、蓋子、盒子等方面。
首先是包裝。以醬香酒為例,此前市面上的醬香酒包裝,基本以模仿茅臺酒瓶的外形為榮(以下簡稱“茅型瓶”)。隨著醬香酒的火熱,醬香酒酒瓶一改往常的茅型瓶,變成了色彩、材質、形狀都極其講究的豪華包裝,變得非常奢華。
其次是酒盒和酒蓋。常見的酒盒一般有紙盒、亞克力盒、鐵盒等,為了凸顯高檔,許多白酒換成了手工盒、書本盒,甚至更加豪華的盒子。瓶蓋雖不起眼,但有塑料、陶瓷、金屬等不同材料,價格從幾毛錢,到幾塊錢,甚至幾十塊錢一個。
事實上,反對過度包裝、倡導綠色生產和消費,既有強制標準,也有行業倡議。此前,國務院發布《關于進一步加強商品過度包裝治理的通知》,要求強化商品過度包裝全鏈條治理。行業協會組織及部分業內人士也提出了光瓶酒行動。2017年重慶秋季糖酒會上,知酒傳媒創始人向寧組織首屆光瓶酒大會,讓光瓶酒這一品類進入大眾視野,引起巨大反響。自2017年之后,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將光瓶酒大會設定為每年秋季糖酒會的例行環節,足見行業專家對酒業綠色生產和消費的倡導和呼吁。
新標準影響幾何?
為進一步解決食品化妝品過度包裝問題,2021年9月,市場監管總局會同工業和信息化部等部門,組織相關標準化技術委員會和技術機構,對2009年版標準進行了修訂,制定發布了新標準。新標準涵蓋31類食品、16類化妝品,包括茶葉、酒類等,不僅對包裝層數、包裝成本等作出明確規定,還規定了包裝空隙率、包裝層數和包裝成本要求,以及相應的計算、檢測和判定方法。
新標準于今年9月1日正式實施,為企業和市場設置了兩年過渡期。按照規定,國家強制性新標準正式實施以后,市面同步禁止銷售不符合該標準的產品。業內人士分析,對于酒類而言,新標準的影響主要有空隙率、包裝成本、包裝層數三個方面:
限制包裝空隙率 新標準明確,內裝物的體積是用凈含量乘以必要空間系數來表示,必要空間系數的取值依據產品而定,其中酒的必要空間系數是13。這也意味著一瓶500毫升的白酒允許的包裝空隙率不超過30%,可以計算出這瓶白酒外包裝的最大允許體積為9285.7立方厘米。因此,部分名酒的超大禮盒產品可能會有超標風險。此外,新標準還將直接影響到葡萄酒行業的部分超高端、禮盒裝、文創類產品,以及部分貼牌開發產品、中小規模酒企產品。
限制包裝成本 新標準繼續執行現有標準對包裝成本的要求,除直接與內裝物接觸的包裝之外,酒類商品外包裝成本不能超過產品銷售價格的20%。包裝成本的限制將影響中低端盒裝酒以及通過華麗的外包裝來掩蓋品質缺陷和品牌不足的企業,并一定程度上利好高端光瓶酒發展。
限制包裝層數 限制包裝層數對酒類商品影響相對較小,目前市場上酒類主銷產品基本達標。
“盡管‘酒類商品外包裝成本不超過產品銷售價格的20%’的要求對絕大部分白酒來說依然很寬松,但這至少表明了國家層面對消費品過度包裝現象的重視,也體現出國家對白酒行業回歸品質的價值引導。”在業內人士看來,外包裝是包含地緣文化在內的白酒品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改進包裝是一個循序漸進、精益求精的系統工程。消費市場逐漸回歸理性之后,白酒包裝放棄一味追求奢華高貴而做到簡約不簡單將成為一種趨勢,而對于那些熱衷“面子工程”、創新能力不足的酒企,在強制性標準引導和市場監管下,應將工作重心轉移回產品本身,通過提升產品品質,贏得更多消費者的認可。(陳明明)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