杭州第十九屆亞運會辦賽目標是“體育亞運、城市亞運、品牌亞運”,首次突出了“品牌”理念,這也意味著,亞運會不僅是各國運動員拼搏競技的賽場,更是彰顯我國體育制造業實力的舞臺。
科技打造“硬核亞運”
目前,科技在競技體育中的作用愈發凸顯。在高強度競賽過程中,可靠的新型復合材料、人性化的設計細節能讓運動員在賽場上如魚得水。作為杭州亞運會官方供應商,金陵體育、泰山體育、紅雙喜等企業為亞運會提供了田徑、乒乓球、體操等多個項目的器材,將多個新技術用于體育裝備及器材的加工制造,提升了運動員的運動體驗。
從自有專利技術到新型復合材料,為全力保障賽事成功舉辦,各體育器材供應商紛紛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領”。“作為本屆亞運會官方球類和田徑項目賽事器材供應商,在籃架器材上,金陵體育采用專利技術‘液壓多向傳動控制技術’,能夠實現籃架快速展開或折疊。”江蘇金陵體育器材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趙育龍在接受記者采訪時指出,“在籃球架移動轉向過程中,系統根據阻力的不同自動匹配內外輪的轉動速度,使內外輪差速轉動,最大程度保障籃球架在移動中的靈活性和安全性,從而提高球館的利用率。在排球器材中的排球柱上,金陵體育采用了自主研發的角度萬向調節技術,通過螺紋自由調節兩段預埋件的角度,實現了對球柱角度的調節固定;球網采用了高低溫循環定型技術,保證了球網網線的橫平豎直。”
“泰山體育充分利用高端新材料等科技優勢,對本次亞運會提供的競賽自行車將人體工學和空氣動力學再次進行升級融合,整體車架采用高強度、高模量的碳纖維航空航天材料,同時通過對整車進行風洞測試,外形設計有效降低風阻5%,空氣動力學效能達到新的關鍵突破。”泰山體育產業集團董事長卞青峰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道。此次亞運會,泰山體育將復合材料延伸到競技器材,輕便更靈活、安全更放心、強度更升級,在提高器械質量及安全性能的同時有效提升運動員比賽成績。
穩定的賽場環境對于運動員至關重要。“本屆亞運會是國際賽事紅雙喜乒乓產品提供最全面的一次,涵蓋了乒乓球、球臺、擋板、裁判器材和地膠等多產品的供應。整個亞運會的器材都是按照國際最領先、最高的國際標準來配置的,紅雙喜團隊提前一個月便已抵杭投入服務工作。”在亞運會期間,紅雙喜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今年紅雙喜參與的賽事非常密集,韓國平昌乒乓球亞錦標賽、WTT系列賽和揚州全國錦標賽都使用了紅雙喜的器材。因此,在乒乓球賽事器材上,為了保障相對恒穩的賽場環境,紅雙喜保持了器材相對統一及色調持續統一,減少運動員由于器材不同導致的適應期,有利于技術水平的穩定發揮。“亞運會地膠的服務范圍也超出了固有的賽場地面概念,以往器材商僅提供比賽和訓練等運動區域的地膠,杭州亞運會將全場地,包括非運動區域(比如運動區域之間的通道)的地面鋪設也交給了紅雙喜,這要求考慮整個場地的非常規特點,比如轉角、圓弧等,也給紅雙喜帶來了一些挑戰。”
值得一提的是,亞運會器材上處處可見人性化的設計。據介紹,考慮到亞運會和亞殘會的通用性,紅雙喜將球臺底架適當內收,有更大的空間方便輪椅運動員的前后移動,另外在球臺的邊角處理上,變得更加柔和,減少殘疾運動員與銳角碰擦的可能性。金陵體育則在籃架護套上采用了自研的混合發泡技術,通過增強材料的緩沖性能,給運動員提供最優的保護。
高質量發展助力體育強國
除了專業性經濟賽事,金陵體育、紅雙喜、泰山體育等品牌以高質量發展助力體育強國建設,共同繪制出了中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的新畫卷。
建設體育強國的本質是全民體育,即多場景體育運動。“紅雙喜對大眾賽事和發燒友賽事的投入,在數量上不亞于專業賽事,在覆蓋范圍上更是全國性的,特別是在青少年比賽上也有很多的投入。此外,還與地方協會、青少年訓練基地合作,比如全國會員聯賽、新民晚報紅雙喜杯、國青國少選拔賽等。”紅雙喜相關負責人表示。
不同群體、不同場景需要針對性更強的產品。“紅雙喜面對球館、公園、社區、學校、家庭做專門的產品設計開發,比如面向青少年開發的高低可調的球臺;三種方便進入家庭,并具有餐桌、寫字臺等其他功能的小尺寸球臺;適用學校公共體育的可水洗球拍等。”紅雙喜相關負責人表示。
建設體育強國同樣離不開公共設施建設。杭州亞運會開創了國內綜合性體育賽事場館賽前向社會開放的先例。據悉,金華市所有體育場館在亞運會舉辦前,均實現了向公眾免費或低收費開放。數據統計,在亞運會前預約場館、參與運動的群眾超過了1000萬人次。金華市亞運賽事分指揮部執行指揮長莊凌飛表示,亞運之后,金華市所有體育設施,包括體育中心場館群等都要惠民定價、惠民開放。
趙育龍認為,隨著人們對體育運動的體驗要求越來越高,現代體育場館的建設正在從傳統的活動場所向智能化活動空間轉變,未來體育場館將融合體質測試、體能訓練、拉伸恢復等一系列功能。“近年來,金陵體育在民間球館等發展方向積極探索,拓展群眾體育健身空間,將目光投向智能場館建設,把場館的智能化、電子化、網絡化、個性化當作新的研究方向,進一步破解群眾‘健身去哪兒’的問題,為全民健身事業做出更多的貢獻。”趙育龍表示。
而建設體育強國的關鍵在于科技攻關,做到體育器材的標準化與國際化。“長期以來,體育器材的標準一直掌握在發達國家手里,早期國內體育器材的發展必須要學習國外。要實現體育器材的國際化,掌握國際標準,打開高端體育器材國際市場的大門絕非易事,必須加強科技攻關,徹底解決‘卡脖子’的技術難題,提升體育器材的科技含量和競爭優勢。”卞青峰說。為此,泰山體育與多家科研單位和世界各地的高等院校開展廣泛合作,走上了自主創新之路,完成了從“遵循標準”到“制定標準”的蛻變,多項科技成果填補了國際空白。(記者 劉元)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