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中央一號文件日前發布,提出“完善液態奶標準,規范復原乳標識,促進鮮奶消費”。這標志著我國在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的同時,正致力于打造更高品質的產品,構建更透明的市場環境。
完善液態奶標準 帶動優質奶源需求
“我國奶業經過30多年的發展,市場呈現出階段性飽和,品類日益豐富,本土奶源的品質化發展得到很大提升。在這種情況下,中國奶業正處于從滿足數量需求走向滿足品質需求的階段。”中國農墾乳業聯盟專家組長宋亮分析認為,近兩年國內奶源(原料奶、生乳)相對過剩,奶價持續走低,通過提振鮮奶消費帶動優質奶源消化,是中央一號文件背后的深意。鮮奶符合乳制品升級需求,更容易實現高端化和差異化,預計2025年市場規模將達到486.4億元,進而帶動國內優質奶源需求,助力奶價走出低迷期。
在宋亮看來,盡管整體上來看,我國乳制品面臨階段性過剩的問題,但鮮奶,尤其是低溫奶市場仍然保持了良好的增速,未來低溫奶還有很大的消費增長空間,此時提升液態奶的品質尤為重要。
從市場環境來看,國內原奶產量充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3年中國原料奶總產量4197萬噸,同比增長6.7%,國內牛奶產量連續4年增幅超過6%;2023年乳制品產量3054.6萬噸,同比增長3.1%。
與此同時,原奶價格持續下降、養殖虧本、市場終端需求疲軟、產品出現階段性過剩。宋亮表示,促進鮮奶消費和創造消費者需求,推動鮮奶品類、結構優化,消化本土優質奶源,保證本土奶源供應鏈的安全健康發展,對奶業發展非常關鍵。
“國內的液態奶已經進入一個高質量發展階段,從各方面來說已經和世界奶業發展進行無縫接軌。”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則認為,消費水平和需求的不斷提升,對奶業的整體行業標準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倒逼業內對奶業的把控更加嚴格、要求更高。
復原乳禁用范圍或擴大
中央一號文件提出的“完善液態奶標準,規范復原乳標識”,與正在修訂的《巴氏殺菌乳》《滅菌乳》食品安全國家標準息息相關。以奶粉加水還原而來的復原乳禁用范圍有望從低溫鮮奶擴大到高溫滅菌奶范疇,或進一步利好國內奶牛養殖業。
2023年底,食品安全國家標準評審委員會就21項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公開征求意見,其中包括《巴氏殺菌乳》《滅菌乳》的國標修訂。按照現有標準定義,滅菌乳又稱“純牛奶(乳)”,與巴氏奶在殺菌工藝、保質期、冷藏條件等方面存在諸多區別。通常而言,滅菌乳采用超高溫滅菌技術,保質期可達6個月以上,常溫儲存即可。巴氏奶則通常采用低溫巴氏殺菌工藝,保質期在7天—15天,且需冷藏儲存。另一區別在于,滅菌乳除使用生牛乳作原料外,還可添加復原乳作為原料,但巴氏奶不允許使用復原乳。
而此次《滅菌乳》國標修訂征求意見稿中刪除了“添加或不添加復原乳”的表述,明確“僅以單一品種生乳為原料”,同時刪除了有關復原乳的標識規定。
宋亮認為,“純牛奶中禁用復原乳是一個很大的進步,確保了牛奶品質的進一步提升。完善液奶標準,規范復原乳標識,能夠防止企業在巴氏奶或高溫滅菌乳中通過添加奶粉來提高蛋白質含量,進一步明確高品質牛奶應使用原生優質奶源,讓消費者明確知道什么是好牛奶,防止市場劣幣驅逐良幣。國標修訂本質上也是確保國內優質奶源得到消費者認可。”
而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規范復原乳標識”背后的另一個用意,是在于鼓勵乳企使用國內奶源。他解釋說,以前,一些企業為提高蛋白質含量,會選擇使用復原乳,在產品中添加奶粉,這也導致國內純牛乳的使用量減少。而規范復原乳標識,完善復原乳使用標準,也有利于純牛乳用量的提升,對消化國內奶源有所幫助。
此外,中央一號文件還提到“促進鮮奶消費”。宋亮認為,其目的同樣是為了幫助消化國內奶源,促進國內液態奶的發展。
東海證券研報顯示,近年來,消費者對乳制品的營養價值、口味口感以及新鮮度的要求不斷提高,國民對低溫奶的需求明顯提升。以鮮為代表的低溫奶受益于技術革新和冷鏈發展等因素,將迎來階段性高增長。
宋亮表示,低溫奶中的超巴奶相比巴氏奶,更有望成為未來的主流產品。對于乳企而言,超巴奶是其快速進入低溫奶領域的極好抓手。復原奶則是液態奶中的一種,相比于鮮奶而言,復原奶從生產端到消費端中間經歷的環節更多,營養成分必然與鮮奶之間存在差異,規范復原奶標識是尊重消費者知情權之舉。
在業內人士看來,隨著消費水平和需求的不斷提升,在扶持生產的同時,更需要引導消費,通過優化產業結構,完善全產業鏈建設,不斷提升奶業發展質量。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