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奶源過剩局面短期難以扭轉 產業鏈上下游攜手抵御市場風險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4-16





      為加強奶業利益聯結,構建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戰略格局,促進奶業持續健康發展,日前,由中國奶業協會主辦的奶業利益聯結機制建設工作推進會在北京舉行,奶業產業鏈上下游企業代表紛紛表示,將攜手推動形成緊密的產業鏈合作關系。


      農業農村部畜牧獸醫局副局長辛國昌在會上談到,2023年,牛奶產量4197萬噸,同比增加6.7%;奶牛養殖規模化率75%左右,荷斯坦奶牛年均單產9.4噸;生鮮乳質量始終保持在較高水平,乳蛋白平均含量達到3.28%、乳脂肪達到3.91%,主要營養和衛生指標比肩發達國家。這份成績來之不易,是廣大奶業人團結一致、迎難而上、共克時艱的結果。


      辛國昌指出,當下,奶源過剩局面短期難以扭轉,養殖端出現了大面積虧損,加工端利潤空間在不斷壓縮,即便如此,生產還在增加。但是,奶源過剩一定是短期的、階段性的,長期來看,奶類消費還有巨大增長空間,業界要放眼未來、共克時艱,守好底線,自有奶源牧場、社會化牧場都是企業發展的儲備資源。


      著眼未來,辛國昌表示,要解決好“一橫一豎一個同心圓”三個問題,凝心聚力推動奶業高質量發展。“一橫”就是產品線,要在擴展產品線上做文章,既滿足群眾多樣化消費需求,又能夠起到“蓄水池”的調節作用。“一豎”就是產業鏈,要加快建立新型生產關系,建立奶業利益聯結機制,促進養加融合,實現全鏈發展。“一個同心圓”就是要發揮本土奶源的鮮活優勢,提高國產奶業競爭力。


      內蒙古恒富牧業集團、哈爾濱完達山奶牛養殖有限公司等養殖企業表示,將積極參與利益聯結機制建設,全面促進產業鏈各環節共擔市場風險、共享發展紅利;積極參與生鮮乳價格協商機制,以質定價,結合乳品廠質檢和第三方質檢為依據來衡量牛奶品質,與乳品企業簽訂長期購銷合同,確保長期穩定合作;積極加強“內功”修煉,提高養殖企業自身技術、管理水平,推動牧場數智化發展,達到“提質、增效、減排”的目的,不斷提高行業地位和發展能力;積極強化務實創新,借鑒國內外先進經驗,探索共贏發展的利益聯結新機制。


      內蒙古伊利實業集團、內蒙古蒙牛乳業集團、南京衛崗乳業等加工企業表示,近年來,乳品企業集中優勢資源,持續完善與養殖企業利益聯結,主要措施包括圍繞奶牛良種、優質飼草、奶牛品質、牧場數智化轉型等,以科技創新引領現代化奶牛養殖體系建設;保障生鮮乳正常收購,保障農牧民利益不受損失,維護牧場穩定經營,助力奶業振興發展;金融精準支持落地,滿足牧場多元化發展資金需求,持續解決牧場現金流難題。加強人才培養,提供專業技術服務,提升養殖企業專業技能和經營管理能力;持續完善生鮮乳價格協商機制,簽訂長期穩定的購銷合同,維護公平合理的生鮮乳購銷秩序;發揮乳品企業帶動作用,加大宣傳引導,不斷提升乳品消費水平。


      會上還發布了《關于進一步加強奶業利益聯結機制建設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指導意見》以產業一體化發展為核心任務,把密切養殖加工利益聯結作為主攻方向,著力建立和完善養殖企業和乳品企業之間更加有效、長效的利益聯結機制,完善生鮮乳價格協商機制,促進簽訂長期穩定的購銷合同,維護公平合理的生鮮乳購銷秩序,推進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產業格局,增強奶業抵御市場風險的能力,實現一二三產業協調發展。


      《指導意見》明確,以市場為主導,立足當前紓困解難,著眼未來奶業高質量發展,提倡乳品企業與養殖企業積極樹立良好信譽和形象,簽訂并嚴格履行生鮮乳購銷合同,促進養殖加工利益聯結更加緊密、形式更加多樣,抵御市場風險能力進一步增強,國產奶業競爭力進一步提升,共同推動我國奶業持續健康發展。


      《指導意見》提出,引導多元主體參與,構建優勢互補的工作推動體系;均衡產業鏈利益分配,建立更適合的生鮮乳價格協商機制;發揮生鮮乳購銷合同作用,推動乳品企業與養殖企業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強化“共謀共建”,維護良好生鮮乳購銷秩序;重視自身“內功”修煉,提升奶農聯結能力、貢獻份額和受益水平;重視上游生產穩定性,促進奶畜養殖和乳品加工雙輪驅動、互促互進;提升乳品消費水平,以內驅性動力帶動國人體質增強和我國奶業高質量發展;加大宣傳推廣力度,合力護航利益聯結機制的建立與落地;促進相關政策制度建設,不斷完善利益聯結機制;提供相關幫助支持,促進行業持續健康發展。(記者 楊曉晶)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