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奶牛產業技術體系奶業經濟研究室日前發布的《中國奶業貿易月報2024年08月》顯示,2024年1—7月,我國乳制品進口總量和進口額均出現明顯下降,但奶油、煉乳、稀奶油等細分品類卻呈現出不同幅度的增長。
數據顯示,我國共計進口各類乳制品153.39萬噸,同比減少14.4%;進口額64.62億美元,同比下降18.1%。從主要品類來看,進口量比較大的產品幾乎全部下降,其中進口量最大的產品大包粉減少20.4%,嬰幼兒配方奶粉減少24.5%,乳清類產品進口減少8.2%,包裝牛奶進口下降26.4%,奶酪進口也略有減少。
然而,在整體進口乳制品量價齊跌的背景下,奶油、煉乳、稀奶油等細分品類卻在逆勢增長。具體來看,1—7月共進口奶油類8.19萬噸,同比增加5.3%;煉乳進口1萬噸,同比增加7.6%;稀奶油進口15.54萬噸,同比增加4.7%。
在獨立乳業分析師宋亮看來,奶油等餐飲類乳制品進口量的上漲并不意外。“這主要得益于國內食品工業特別是餐飲、烘焙等產業的快速發展。過去十年間,烘焙、新茶飲等產業的迅速崛起,推動了奶油、煉乳、稀奶油等原料的進口需求持續增長。”
宋亮進一步指出,受生產成本、生產技術和工藝等因素影響,目前,我國高品質的奶油主要依賴進口,這也是奶油、煉乳、稀奶油等細分品類進口量增長的原因之一。
實際上,餐飲消費一直是乳業消費的重要增長點,近年來,隨著國內餐飲市場的蓬勃發展和消費者對乳制品需求的多樣化,乳制品企業在餐飲賽道的布局也日益加深。
2021年,蒙牛創立了專業餐飲品牌——蒙牛專業乳品,主要面向烘焙、咖啡、茶飲、餐飲等領域的品牌和商家供貨。據悉,目前蒙牛專業乳品的銷售額已超億元。除了蒙牛,國內另一大乳制品龍頭企業伊利也瞄準了餐飲市場,并在2019年通過整合國內外優質資源正式進軍專業乳品領域。
眾多乳企選擇進入餐飲、烘焙等細分市場,看中的是細分市場的巨大潛力。據國家統計局、中國烹飪協會、中國飯店協會等權威機構數據顯示,2023年全國餐飲收入達到了52890億元,同比上升了20.4%,增速領跑其他行業。限額以上單位餐飲收入也達到了13356億元,同比上升20.9%,顯示出中高端餐飲市場的強勁恢復。與此同時,烘焙市場也展現出巨大的潛力,2023年全國面包烘焙市場規模預計將超過1276億元,同比增長超過20%。
“目前,國內液奶增速滯漲,各乳企也在積極尋找突破口。一方面,乳制品企業紛紛推出適合餐飲渠道的產品,如定制化、小包裝的乳制品,以滿足餐飲行業對食材的特定需求。另一方面,乳制品企業積極與餐飲企業合作,共同研發創新菜品和飲品,推動乳制品在餐飲領域的廣泛應用。這種深度合作不僅提升了乳制品在餐飲市場的滲透率,也進一步豐富了消費者的餐飲選擇。”宋亮形象地比喻說,“‘蒼蠅蚊子全是肉’,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乳制品企業需要深入挖掘每一個潛在的市場機會。”(記者 暴夢川)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