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國際品牌“光環不再” 中國美妝市場進入慢增長時代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09-12





      本土美妝上市企業的半年報已基本發布完畢,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位于頭部的幾家公司目前基本保持兩位數增長。


      但從整體來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除了5月出現化妝品單月零售額同比大漲18.7%以外,其他月份均為小幅微漲或下滑狀態,6月同比下滑14.6%,7月同比下滑6.1%。同時,1—7月化妝品零售總額達到2410億元,同比微增0.3%。這也意味著,中國美妝市場進入慢增長時代。


      那么在行業需求較為疲軟的當下,到底是誰抓住了機會,又有誰丟掉了市場?


      國際美妝中國市場增長乏力


      雅詩蘭黛集團日前發布2024財年業績,截至2024年6月30日的財年內,集團凈銷售額156.09億美元,同比減少2%;凈利潤3.9億美元,同比大跌61%。這已經是雅詩蘭黛連續第二年銷售額下滑,連續第三年凈利潤下滑。


      中國市場“失靈”對雅詩蘭黛的業績影響頗深。在2024財年,雅詩蘭黛僅在美洲市場獲得正增長,銷售額微增1.4%至45.81億美元,亞洲/太平洋地區跌幅最大,銷售額下滑5.9%至48.88億美元,營業利潤暴跌73%至2.24億美元。雅詩蘭黛在財報中明確指出,主要是由于亞洲地區的旅游零售業務復蘇速度遠低于預期,尤其是中國市場,這一重要增長引擎的放緩,直接影響了集團的整體業績。集團表示,即使是日本和東南亞的強勁表現,也被中國內地和亞洲旅游零售的持續下滑所抵消。


      分析人士認為,在經歷了國際大牌多年的洗禮后,如今的中國年輕消費者對這些國際品牌已不再一味追捧,早已“祛魅”。


      除了雅詩蘭黛,一些日資品牌的日子也不好過。從整體看,資生堂、花王、高絲幾家在今年上半年實現了營業收入的增長,分別增長2.9%、6.7%、10.3%,但它們卻在中國市場遭遇下滑。


      以資生堂為例,今年1—6月份銷售額5085.36億日元,同比增加2.9%;營業虧損27.28億日元,上年同期營業利潤136.32億日元;凈利潤1500萬日元,同比減少99.9%。資生堂稱,銷售下降主要系旅游零售、中國和美洲市場的下降所致,中國消費者信心減弱和購買行為變化,旅游零售的盈利能力急劇下降,以及美洲產量和貨運量下降均影響了銷售,總體低于預期。


      值得注意的是,中國市場對資生堂而言至關重要。2021年起,中國市場曾一度反超資生堂“大本營”日本,成為資生堂集團全球第一大營收區域,且連續三年第一。2023年,中國區域營收達3374.72億日元,占比34.68%。但2024年上半年,資生堂集團銷售額第一區域“易主”,日本本土市場反超。2024年上半年,日本市場實現銷售額1415.18億日元,同比增長13.1%,占比27.8%;中國市場實現銷售額1316.71億日元,同比增長僅0.8%,占比25.9%。


      明年初即將升任資生堂集團總裁兼CEO的藤原憲太郎在年中財報會上表示:“目前市場環境非常不穩定,變得難以預測,如何讓生意的管理和成本結構變得有彈性,對資生堂而言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情。”


      本土美妝業績猛漲背后也有隱患


      另一方面,從近期陸續公布半年報的本土美妝企業的業績來看,幾家頭部美妝公司的發展勢頭較猛。


      根據財報,珀萊雅2024年上半年的營收首次突破50億大關,達50.01億元,同比增長37.90%;歸母凈利潤為7.02億元,同比增長40.48%。貝泰妮2024年上半年的營業收入28.05億元,同比增長18.45%;凈利潤4.84億元,同比增長7.5%。上美股份財報顯示,今年上半年,上美股份實現營收35.02億元,同比大漲120.70%;凈利潤同比大漲308.70%至4.12億元。丸美股份上半年的表現也可圈可點,營業收入同比增長27.65%至13.52億元,凈利潤同比增長35.09%至1.77億元。


      化妝品行業資深管理專家白云虎認為,許多國貨品牌早期都從CS渠道崛起(主要指日化產品在終端銷售中的化妝品店、日化店等),此后抓住了風口轉到線上。相較于外資品牌,本土企業的決策鏈更短,只要觀察到行業新風口,內部就會迅速調整打法。


      記者梳理發現,不少增長較好的本土美妝企業幾乎“all in”線上渠道。以上半年增長達到三位數的上美為例,目前該公司線上銷售的占比超過90%。目前已經坐穩本土營收頭把交椅的珀萊雅上半年線上渠道實現營收46.8億元,同比增長40.52%,占比達到93.69%,創歷史新高。


      不過,白云虎也指出,從短期效果看, 流量在哪里就去哪里,已成為本土美妝企業制勝的法寶之一。但由于規模有限,目前國內的大集團主要還是靠大單品走量,比如上美的韓束、珀萊雅的同名品牌珀萊雅、貝泰妮的薇諾娜,這些單一品牌占到整個集團總營收的八九成左右。


      此外,目前線上流量成本以及各類營銷成本持續增長,對于企業的利潤也有一定的影響。上美財報顯示,公司的營銷及推廣開支由2023年上半年的6.3億元至今年上半年的16.9億元,暴增169.2%。這一數字是公司上半年營收的一半、凈利潤的四倍。珀萊雅的情況也類似。上半年珀萊雅銷售費用為23.40億元,占營業收入比例46.78%(上年同期占比為43.56%),銷售費用同比增加7.60億元、增長48.08%,主要系形象宣傳推廣費同比增加6.88億元、同比增長50.03%。


      開源證券近日發布的研報認為,國內化妝品市場競爭加劇,國貨美妝品牌市占率持續提升。當前組織效率成為化妝品企業的核心競爭要素,本土品牌反應速度快、性價比高,在消費趨勢捕捉和渠道拓展方面存在差異化優勢。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