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個月,江蘇省消保委對牙膏市場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消字號械字號產品充當牙膏售賣、誤導消費者牙膏具有醫療效果、兒童牙膏標注不規范是牙膏市場存在的主要問題。比如,部分產品在線上銷售頁面宣稱“消炎”“穩固牙齒松動”“治療幽門螺旋桿菌”等療效,誤導消費者牙膏具有醫療效果。日前,中國口腔清潔護理用品工業協會(以下簡稱“中國口腔用品協會”)針對近一個多月以來,社會對牙膏產品關注的問題進行了解釋和說明,并表示,牙膏是日用消費品,按照法規不能宣稱醫療作用,且消字號、協字號、藥字號口腔產品不能宣傳可以像牙膏一樣日常使用。
伴隨各類牙膏新產品層出不窮,市場上的牙膏多達百余種,各種廣告五花八門,有的主打美白抗敏,有的宣稱防齲齒,還有的以牙膏名義銷售的產品,聲稱是專為防治幽門螺旋桿菌而研發。
實際上,國家已經對牙膏功效宣傳進行了規范。2020年6月16日,《化妝品監督管理條例》發布,規定牙膏參照有關普通化妝品的規定進行管理。牙膏備案人按照國家標準、行業標準進行功效評價后,可以宣稱牙膏具有防齲、抑牙菌斑、抗牙本質敏感、減輕牙齦問題等功效。
2023年,市場監管總局發布《牙膏監督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并已于2023年12月全面施行。針對牙膏市場上存在的功效宣稱混亂問題,辦法界定了牙膏的邊界,同時對宣稱防齲、抑牙菌斑、抗牙本質敏感、減輕牙齦問題等牙膏產品的功效宣稱用語進行嚴格限制,以遏制牙膏違法宣稱功效情況的發生。辦法明確規定,非牙膏產品不得通過標注“牙膏”字樣等方式欺騙誤導消費者;牙膏標簽不得有明示或者暗示具有醫療作用的內容、虛假或者引人誤解的內容;牙膏的功效宣稱應當有充分的科學依據。
盡管有了相對嚴格的規定,但一些牙膏產品在功效宣傳方面仍然打著“擦邊球”。有的電商平臺存在備注“醫用牙膏”“藥監備案”等字樣的產品,部分產品銷售頁面的視頻宣稱該產品可以當作日常牙膏使用。但其實,產品實際名稱為“牙齒分離劑”或者“牙齒潔離劑”,且擁有“消字號”或者“械字號”備案號。
對此,中國口腔用品協會稱,牙膏是日用消費品,按照法規不能宣稱醫療作用。而消字號、協字號、藥字號口腔產品(如宣稱抗幽門螺旋桿菌的牙齒潔離劑),不符合牙膏的定義,需要在藥店渠道銷售,不能宣傳可以像牙膏一樣日常使用。
另有媒體記者調查發現,除了消費者常見的美白、去漬等功效,電商平臺部分以牙膏名義銷售的產品,暗示可以適用于一些疾病,像宣稱“牙齦萎縮、牙齒松動、牙周炎口腔專用牙膏”等,還有部分商家在產品銷售頁面標注消炎、止血、止痛等效果。
對于如此讓人眼花繚亂的功效宣傳,消費者不禁要問,市場上允許標注的牙膏功效到底有哪些?
中國口腔用品協會介紹,根據《牙膏監督管理辦法》,牙膏功效包括防齲、抑制牙菌斑、抗牙本質敏感、減輕牙齦問題,這些功效可以通過添加必要的功效成分來實現,其功效也須在省級以上具有資質的口腔醫學機構按照國家衛生部標準通過相關臨床試驗驗證以后方可宣稱。
中國口腔用品協會進一步表示:“美白牙齒、緩解口臭、減少牙結石等是牙膏清潔功能的延伸,是一種輔助、強化作用,但也需要通過相關科學實驗證明有效以后才能宣稱。當前,牙膏產品已經實行備案管理,其功效和/或作用宣稱需要通過省級藥監部門的審查,才能上市銷售。”
對于相關銷售平臺的功效宣稱擦邊行為,中國口腔用品協會希望各級市場監管部門予以重視和制止,并呼吁各級市場監管部門嚴厲打擊非牙膏類產品的越界問題,維護市場秩序,為牙膏企業的正常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記者 史曉菲)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