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危”中尋“機”皮革產業資本出海或成新風向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4-11-11





      中國皮革協會箱包皮具專業委員會主任趙立國近日在浙江義烏舉行的“中國皮革協會箱包皮具專業委員會2024年會”上表示:目前,推動箱包行業增長的傳統要素優勢已不在,但新生動力正在形成,行業在危局之中仍有機遇可尋。記者在調查中發現,在新生動力的加持下,精品出海、產業資本出海或許是未來的一條發展之路。


      中國皮革協會的數據顯示,我國是全球第一大箱包制造國,龍頭集中度較低,遠未到存量競爭時代。從經營模式上看,箱包行業主要分為三類:加工制造商OEM、專業制造商ODM、品牌運營商。中國市場主要以ODM/OEM為主,產能分布在廣東、浙江、河北白溝、湖南邵東和遼寧南臺等地,中國箱包制造產量已占全球70%以上的份額。“雖然推動箱包行業增長的傳統要素優勢已不在,但消費升級、智能制造、數字化轉型和區域協同等新生動力正在形成,行業在危局之中仍有機遇可尋。”趙立國說。


      那么,在新生動力的加持下,機遇為何?


      近年來,我國箱包出海賽道逐漸火熱,僅去年前8個月,我國箱包及類似容器累計出口金額達227.8億美元,同比增長34%。在如此火爆的市場中,中國也涌現出了諸多差異化的出海精品品牌。而且,能夠看到的是,我國皮革的產業出海已從單一的產品出海,快速向產能、品牌、產業鏈為代表的產業資本出海轉變。


      浙江歐華供應鏈有限公司總經理朱國斌認為,對于箱包的海外市場拓展,除需依賴優質的跨境物流服務外,亦可考慮推動箱包的海外本土化生產策略。浙江愛美德旅游用品股份有限公司已在泰國投資建廠,公司董事長秘書金雅育在介紹海外建廠情況時介紹,泰國是東南亞重要經濟體,經濟環境較穩定,且人工成本低于國內40%左右,在泰國設立生產銷售基地,生產成本可大幅度降低,也可有利規避美方加征關稅的影響。


      齊備的產業鏈、優秀的制造功底和創新能力,是我國箱包產業在國際上具有優勢的原因,帶著這些優勢“走出去”,可稱為“機遇”。


      此外,不少箱包企業還參與到國際知名品牌產品的設計、開發、生產和銷售業務,并在產品研發和設備升級方面加大了投入,進一步擴大產能的同時,也更好地滿足了市場需求。


      前兩天,央視播出了這樣一則新聞:在廣州花都獅嶺鎮一家箱包廠的打版車間,工人們正在趕制一批來自廣交會采購商的手袋樣板,車間里一片忙碌。該箱包廠的負責人介紹,像他們這種規模較大的箱包工廠,正不斷提升產品的創新能力,從而滿足消費者對箱包類產品日漸增長的功能性需求。“比如這個正方形的背包帶一根充氣管閥,只需要給書包充滿氣,它就能變成一個柔軟的靠枕或者坐墊,也可以在午休時當作枕頭來用。這款充氣背包采用了防水面料制作,因此,游泳時背在身上,它還能變成一個可漂浮的救生圈來使用。”據悉,這家企業每年有幾百萬只箱包遠銷海內外。


      中國皮革協會副理事長陳占光表示,當前,以數字、綠色、融合為特征,新產業革命深入發展,在“技術—要素—產業”傳導中,我國箱包產業正加速形成新質生產力。“我們看到了整個產業的變化:從設計創新的不斷提升,到生產工藝的精益求精;從智能制造的日新月異,到文化傳承的融合創新;從市場拓展的勇往直前,到品牌建設深耕細作的發展變化。未來,箱包行業要緊跟科技發展的步伐,滿足消費升級的需求;堅持創新驅動,深化品牌建設,提升產品附加值;堅持綠色引領,構建可持續的產業生態體系;積極拓展國際市場,讓世界見證中國箱包的魅力與風采。”(記者 史曉菲)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