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口額年增長超過30% 訂單碎片化明顯 國產冰雪運動用品出口“迎春”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1-03





      “以前我在國內找代購買歐洲的滑雪裝備,現在是歐洲消費者通過跨境電商買我們的國貨。”在英國留學的小杜的話形象闡述了國產運動用品國際競爭力的變化。


      今年是體育賽事的“大年”,進入冬季,我國冰雪運動用品出口迎來“春天”。數據顯示,11月,阿里國際站冬季運動用品支付買家數同比增長36.4%。今年雪季,我國冰雪運動出口出現哪些新趨勢?品牌如何進一步增強海外市場競爭力?近日,針對上述問題,記者聯系了多位從業者。


      出口熱度高 訂單碎片化明顯


      滑雪作為世界范圍內最受歡迎的冬季運動,正帶動相關運動用品及配件進入黃金銷售季。據電商平臺統計,今年冰雪運動的熱銷產品以保暖穿戴類和滑雪運動配件為主,其中滑雪手套、滑雪鏡等在今年雪季中銷售增幅顯著。


      河北一家主營冬季運動用品出口公司的負責人李明(化名)向記者介紹:“我們從去年年底開始在SHEIN做冬季運動用品‘出海’零售,主營的冰雪運動系列產品在最近幾個月增勢很明顯,12月店鋪銷售額相比10月增長387%,入冬以來累計銷售額達到100萬元。”


      談及今年運動用品出口的新趨勢,李明介紹,今年的消費場景呈現多元化發展,以今年的銷售情況看,復合功能的產品很受歡迎,比如可加熱、防水、觸屏的多功能保暖滑雪手套能滿足消費者多場景下的復雜需求,賣得很火。


      廣東鉅保運動用品公司做滑雪鏡出口業務已有14年,公司總經理梁傳慶在接受記者采訪時介紹:“自11月起,我們的出貨量有明顯增長,今年滑雪鏡出口額大約8000萬元,相比去年增長超過30%,北歐地區訂單增長顯著。”


      “我們從每年4月份開始為產品‘出海’做準備,10月和12月分別是兩次‘出海高峰’。現在基本處于訂單飽和狀態,工廠的滑雪鏡生產線設計產能每年可以達到160萬副,在銷售旺季月產能可以達到13萬副以上。”梁傳慶告訴記者。


      從生產端看,據梁傳慶觀察,近年來,滑雪鏡乃至整個運動用品業務出口消費者和經銷商整體呈現年輕化趨勢,訂單碎片化明顯。同時新興品牌較多,大金額訂單會越來越小,這要求工廠柔性化生產能力越來越強。


      產品、渠道兩手抓


      海關總署數據顯示,1—9月,全國體育用品累計出口額183.13億美元,同比增長8.55%,累計出口額仍保持歷史較高水平。盡管面臨國際貿易環境的不確定性,我國體育用品在國際市場上依然呈現出良好的發展態勢,行業保持產品強勁競爭力的法寶正是創新。


      開泰體育主要生產雪板、雪橇、雪鞋、固定器四類滑雪器材,該公司相關負責人介紹,“我們不斷研發新產品以滿足市場需求,我們在新系列滑雪板的木芯重量和彈性上做了優化。該產品已銷售近12萬套,貨值超過1200萬美元。”


      生產一副滑雪鏡需要三四十道工序,但難點不在生產,而在于產品設計。“我們每年都會在創新研發上大量投入資金,對產品外觀、結構功能、光學性能等方面進行升級。截至目前,廣東鉅保擁有國內外專利總數超過300項。”梁傳慶介紹,“今年我們在創新上的投入占比約8%,大概400萬元左右,在產品上應用了鋰電池電加熱鏡片除霧的結構技術,及與蔡司聯合定制高清高對比度鏡片。能夠投屏地理信息的智能滑雪鏡也是我們的亮點產品。”


      梁傳慶指出,現階段,出口品牌應該結合不同消費群體,充分調查細分市場,做好個性化和功能性更強的產品,保持差異化,也能獲得更高的溢價。另一方面,深入了解主要出口地點的政策及消費偏好,“比如在歐美市場,采用生物基等再生能源材料制作的產品更利于銷售。”他說。


      值得一提的是,當下,越來越多的品牌通過跨境電商走向世界,利用好跨境電商無疑能為產品“出海”錦上添花。阿里巴巴國際站為商家提供跨境收款、物流一條龍服務,速賣通及時更新海外市場消費趨勢,SHEIN針對海外市場流行元素等給予平臺商家精準的選品建議,TikTok Shop為跨境商家提供公開課……記者注意到,跨境電商平臺正從不同角度幫助商家在海外市場站穩腳跟。


      “借力平臺的專業資源,挖掘海外市場的當季爆款熱點是品牌提升競爭力的‘巧勁兒’。”李明表示,“另外,如果能讓消費者進入網店后看到產品功能的清晰展示,統一美觀的品牌視覺會更容易讓消費者對品牌產生信任感,促進下單。”


      我國體育用品兼具高品質、創新、智能化、綠色化、個性化等特征,這正是我國傳統制造業轉型的一個縮影。有專家指出,我國作為全球最大的體育用品出口國,要緊跟海外消費特征,逐步培育并鞏固自主出口品牌,提高出口產品的質量水平和附加值,專注細分市場,并培育產業集群,不斷凸顯創新效應、成本效應、品牌效應,以在全球競爭中占據一席之地。(記者 劉 元)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