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2025年的啤酒行業,大家的關注重點不約而同地聚焦在了即飲場景的修復和新體驗場景的建立。
在對2024年啤酒行業的總結中,中銀證券認為受餐飲、夜場等即飲需求減弱的影響,量、價均承壓。其展望稱如果2025年消費、餐飲需求能夠重新走強,啤酒企業銷量有望重返增長軌道,噸價有望加速增長,疊加延續的成本紅利,可為啤酒企業帶來較大的利潤彈性。
包括餐飲、夜場在內的現飲渠道,在啤酒各場景的銷售額中約占半壁江山。盡管各公司自身渠道占比有所不同,但是考慮到啤酒龍頭企業有更強的能力通過封鎖現飲渠道(買店)維持市占率,所以全國性龍頭通常現飲占比更高。因此,若明年餐飲端得以走強,將對啤酒龍頭企業形成更大利好。
在2025年的大方向上,啤酒大企業大概率仍然堅持高端化趨勢。支撐此策略的依據是,對標海外成熟市場,我國啤酒行業產品結構及出廠噸價仍有較大增長空間。
民生證券研判,在當前外部環境下,雖然受高端消費追求性價比及高端產品依賴的現飲渠道消費下滑影響,10元以上產品升級速率階段性放緩,但目前該部分產品占比較小;8元價格帶承接過去6元主流價格帶向上升級紅利明顯,同時主流以下低端品仍可內部迭代。
值得注意的是,2024年,華潤啤酒(控股)有限公司董事會主席侯孝海提出,啤酒高端化已進入第二階段。他認為,增量時代和存量時代之后,2024年可能已開啟存縮量波動的新時代。
因此,2025年的高端化可能需要配合新場景、新產品共同推進。
《消費者報道》曾于2024年夏天發起了啤酒消費問卷調查,得出的結論是70后、80后們保持豪飲啤酒的習慣,年輕人只求微醺。上述調研數據顯示,46.88%的60后和40%的70后啤酒飲用量通常是3到5瓶/聽,但達到該飲用量的95后僅占23.53%。
夏至良時咨詢管理公司高級研究員、大消費行業分析師楊懷玉認為,年輕人飲酒量下降、“醉鬼少了”是因為現代社會對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視以及公眾負責任飲酒意識的提高。此外,隨著生活成本上升,消費者會更加理性地選擇酒精飲品,傾向于選擇質量更好、體驗更佳的產品,而不是單純追求酒精含量或飲酒的數量。
因此,啤酒企業僅僅等待現飲渠道修復的話會過于被動,更重要的是塑造年輕化飲酒場景,要讓新客群有愿意消費的理由。
因此近兩年啤酒大企業越來越多地推出自營的小酒館以及與音樂節、賽事、旅行等場景搭配的活動和產品。
分析師楊懷玉預計,2025年啤酒市場中,精釀啤酒及跨界合作、限量產品將有可能獲得增量。因為隨著消費者對品質和風味的追求日益提升,精釀啤酒多樣化、創新性的口味和釀造工藝能夠提供與眾不同的飲用體驗。
他認為,限量版的品牌通過與其他領域的知名品牌或IP進行跨界合作可以激發消費者的收藏欲望和分享意愿,從而帶動銷售。比如,與二次元、電影、游戲等元素相結合的產品往往能吸引特定粉絲群體的關注。此外,無醇或低醇啤酒,更符合健康趨勢和負責任飲酒的理念,既能滿足社交場合中的飲酒需求,又不會帶來過多的熱量負擔。
在2024年,多個啤酒品牌正積極布局無醇賽道。最新消息顯示,酒類巨頭三得利將于2025年1月成立無酒精部門。總裁鳥井信宏甚至宣布2025年將專注于無酒精飲料。
無獨有偶,2024年,百威亞太在中國將產品組合延伸到無醇啤酒與低醇啤酒,開拓更多元的飲用場景,推出了全新的科羅娜無醇啤酒、百威無醇啤酒。
可見,為迎合當下健康飲酒趨勢及駕駛需求,啤酒大公司紛紛將無醇啤酒作為占位產品進行培養。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