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服裝年產量超700億件,可為全球每人提供約8.75件衣服。"在近日召開的中紡圓桌第十九屆年會上,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會長孫瑞哲透露,2024年,我國紡織現代產業體系建設邁出堅實步伐,纖維加工總量穩定在6000萬噸以上,占據世界纖維加工總量的半壁江山,紡織服裝出口總額連續5年保持在3000億美元以上。
作為"衣食住行"四大民生行業之首,紡織行業是我國國民經濟重要的支柱產業,對促進國民經濟發展、解決就業、增加國民收入、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中央經濟工作會議在部署2025年重點任務時,把"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擺在首位。孫瑞哲指出,作為重要的支柱產業和民生產業,滿足內需市場、激活市場動力、牽引轉型升級,是紡織行業高質量發展的主線任務,也是建設紡織現代化產業體系的重要動力引擎。2024年共有5家涉紡企業躋身《財富》世界500強,14家上榜《財富》中國500強,35家入選中國民營企業500強,紡織行業在集約發展、融合創新中實現價值延展和重構。
根據中國紡織工業聯合會調查測算,2024年第4季度行業綜合景氣指數為59.5%,連續第8個季度位于榮枯線以上。行業生產形勢保持平穩,紡織業、化纖業產能利用率分別為78.5%和85.4%,均高于同期全國水平。我國居民人均衣著消費支出同比增長2.8%,網上穿類商品零售額同比增長1.5%。2024年,我國紡織品服裝出口總額為3011.0億美元,同比增長2.8%。
"從產品到品牌、從產能到供應鏈、從企業到集群,我國紡織行業進入'新航海時代',一批優質中小企業,成為全球供應鏈的核心供應商。"孫瑞哲說,我國紡織行業正在經歷從"大而全"向"強而韌"的生態躍遷,從"要素驅動"向"創新驅動"的動能轉換,從"被動適應"向"主動塑造"的模式升級,行業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處于躍遷的關鍵期。
"態勢可喜,但仍存壓力。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是行業應對現實挑戰,打開發展局面的關鍵方向與主要路徑。"據孫瑞哲介紹,作為全球最大單一市場,我國內需市場纖維消費總量從本世紀初的1000萬噸躍升至3700萬噸,全球占比提升至31%;人均纖維消費量從7.5千克提升至26千克,與中等發達國家水平趨同,這構筑起產業發展的基座和底盤。內需市場的穩定為產業發展提供抵御外部沖擊的屏障。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市場經濟研究所原所長王微在年會上表示,當前,我國紡織服裝消費規模增長和結構升級的潛力仍然巨大。紡織行業要把握我國經濟發展、制度完善、政策創新有利時機,著力挖掘首發經濟等熱點空間,為促進內需市場擴容提質找準方向,為高質量發展提供強大內生動力。
"我國零售業經歷了消費場景從空間到時間拓展、消費者從物質滿足到精神躍升、貨品從有無到好壞的變革歷程。"長江商學院客座教授趙英明提出,消費需求和場景的變化日新月異,紡織服裝行業要敏銳捕捉和把握零售端變革趨勢,實現銷售驅動、價格驅動、研發驅動協同發力。(記者 何可)
轉自:中國質量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