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筑基領航 人才培養賦能輕工業高質量發展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3-15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必須堅持科技是第一生產力、人才是第一資源、創新是第一動力,深入實施科教興國戰略、人才強國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開辟發展新領域新賽道,不斷塑造發展新動能新優勢。


      人才是決定發展的關鍵因素。近年來,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以下簡稱“中國輕工聯”)堅定不移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大力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將人才培養作為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八大舉措之一,高質量選評大師工匠,扎實開展輕工勞模評選,大力培養技能人才,夯實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人才根基。


      讓匠心生根 新質匠師引領時代風尚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委員會將引領行業繼續落實中央要求,按照《關于實施中華優秀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工程的意見》和《中國傳統工藝振興計劃》部署,培育和弘揚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宣傳和推廣中國工匠和知名品牌,大力推動中國工藝美術行業全面振興。”2018年10月,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成立中國工藝美術大師工作委員會,中國輕工業聯合會會長張崇和明確了大師委的工作定位。多年來,大師委按照職責定位,完善組織體系,強化行業自律,培養大師工匠,傳承傳統文化,弘揚工匠精神,促進行業發展,發揮了積極的推動作用。


      目前,我國共評出中國工藝美術大師640位,省級大師6000余位,國家級工美非遺傳承人近900名,省市級工美非遺傳承人近3萬名。由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國財貿輕紡煙草工會共同評選“輕工大國工匠”102人,推薦“大國工匠”2人。大師工匠們耕耘不輟,精益求精,以追求卓越的工匠精神,引領著廣大從業者創作美好作品,奉獻美好生活。


      讓“擇一事、終一生”的中國工藝美術大師走進校園傳道授藝,培養中國傳統文化的“古樹新花”,是大師委推動工藝美術傳承創新的重要舉措。2019年開始,大師委啟動“百名大師進校園”活動,不僅傳承了傳統文化,還培育了創新型、應用型、技能型人才,提升了新一代工藝美術青年的綜合素養。同時,大師們運用院校資源整理記錄傳統工藝美術技藝精髓,編撰出版傳統工藝美術著作成果,讓技藝精華留存未來,讓傳統工藝煥發活力。截至目前,已有近200位國大師、省大師走進108所基地院校,線上講座線下授課超過8500課時,學生超過10萬人,直接組織的線上講座超過20場。大師與院校共建工作室88個,聯合編寫教材45本,開發課程84種,承擔國家藝術基金項目5項、社科基金項目6項,參加國家級和省級競賽140多次,舉辦講座260余場。大師委累計表彰“優秀基地院校”19個、“優秀校園大師”38人,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效果。


      推動工藝美術傳承創新,大師委還有更多舉措。五年來,大師委創建 “中國工藝美術大師非遺傳承基地”49家、“工藝美術大師傳承創新基地”117家、“輕工‘大國工匠’創新工作室”16家。大師委推動傳承的工作體系不斷完善,發揮出日益顯著的重要作用。一件件傳承創新的舉措,讓更多人在近距離互動中體驗工美、喜愛工美,獲得藝術滋養,讓匠心匠藝成為時代新風尚。


      讓技能綻放 賽評結合共建成才大道


      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既需要優秀的創新人才,也需要大量的技能人才。中國輕工聯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將技能人才培養列為“一把手”工程。成立了輕工業職業能力評價中心,全面負責輕工行業評價培訓、技能大賽、職業標準、新職業創建等工作。按照規模統計,輕工業從業人員3500萬人,其中技能勞動者超1000萬人, 高技能人才300萬人。技能人才在輕工各行業發光發熱,為建設輕工強國貢獻著舉足輕重的積極力量。


      截至目前,在輕工各行業協學會、企事業單位的共同努力下,共有評價總站40家,直屬基地45家,試運行直屬基地41家。四年來,輕工自主培訓評價人數近15萬人,分3批次培訓督導員1040名,分6批次培訓考評員4468名。輕工行業現行職業技能標準共120項。受人社部中國就業培訓技術指導中心委托,中國輕工業聯合會統籌開展61項國家職業標準制修訂工作,新申請國家職業標準制定項目12個,申請國家新職業3個,創建輕工新職業5個,為技能人才培養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職業技能競賽是加快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的有效途徑。近年來,中國輕工聯加強統籌協調,精心組織指導,正在形成一類大賽為引領、二類大賽為龍頭、行業大賽為主體的輕工職業技能競賽體系。截至目前,在人社部指導下,中國輕工聯和有關輕工協會,共舉辦國家一類職業技能競賽4屆次,二類職業技能競賽101屆次,覆蓋輕工21個行業、61個工種,參訓參選參賽人員超過52萬,產生“全國技術能手”522名、“全國輕工技術能手”2282名、“全國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39名。輕工職業技能大賽已經成為輕工技能人才詮釋技藝之美、實現報國夢想的高光舞臺,勞動光榮、技能寶貴、創造偉大的時代風尚,在輕工全行業蔚然成風。


      讓榜樣生輝 勞模精神領航新質輕工


      2024年11月,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中國輕工業聯合會、中華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聯合印發了《關于表彰全國輕工行業先進集體、勞動模范和先進工作者的決定》,共評選出全國輕工行業先進集體118個、勞動模范132名、先進工作者15名。這是2007年以來,在人社部指導下,中國輕工業聯合會和中華全國手工業合作總社第四次表彰全國輕工行業先進集體和先進個人。


      輕工勞模評選堅持自下而上、層層推薦、兼顧平衡、審核把關、優中選優。獲得榮譽的先進個人,主要是來自基層單位,班組車間,生產、服務、工作一線的普通職工,兼顧輕工業、手工業、集體經濟分布發展的差異性和地區、行業的代表性;獲得榮譽的先進集體,注重黨的建設,在推動輕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中發揮重要作用,在科技創新、技術改造、節能減排、質量管理等方面居全國同行業領先地位,在行業中有重要的引領作用。


      這是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弘揚勞模精神、勞動精神、工匠精神重要指示批示的舉措,也是中國輕工聯以人才培養推動輕工業高質量發展的舉措,旨在在全國范圍內表彰和弘揚在輕工行業中做出杰出貢獻的集體和個人,激勵廣大勞動者和集體為輕工業及城鎮集體經濟的發展匯聚正能量,推動輕工行業的創新與發展。四屆表彰共評選出輕工行業先進集體471個、勞動模范1247名、先進工作者226名。“人人學習勞模、個個爭當勞模”的新風尚在輕工行業蔚然成風。


      讓職教添彩 技能人才支撐輕工強國


      習近平總書記在2024年全國教育大會上強調:“構建職普融通、產教融合的職業教育體系,大力培養大國工匠、能工巧匠、高技能人才。”


      輕工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高素質的人才,離不開高質量的輕工教育。中國輕工聯高度重視輕工教育工作,多次召開會長辦公會專題研究,指導行指委組建運行,完善教材評審規則,規范專業認證,做好專家委員培訓。工作平臺不斷豐富,教育服務更加優質,輕工高等教育、職業教育在輕工技能人才培養中的作用得到充分發揮。


      2021年,新一屆輕工、食品產業行指委成立。行指委認真貫徹中央決策部署,落實教育部工作要求,充分發揮專委會作用,發揮行指委專家優勢。組織23名專家,開展15次會議進行協商研討,歷時兩年時間,編制了《輕紡大類教師企業實踐項目指南》,推進教師企業實踐標準化。組織專家編制皮具制作、化妝品制造及現代造紙工藝、家具設計、食品質量與安全、食品營養與安全等10個方面的專業教學標準,為輕工職教專業建設提供了遵循。向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推薦專家48名,推薦裁判16名;向教育部職成司推薦思政專家8名,推薦輕工行業專業論證專家5名,較好地發揮了專家對技能人才建設的領軍作用。開展輕工院校技能技藝賽訓,組織5000余名師生參加化妝品配方師、陶瓷雕刻工等輕工技能大賽,豐富了職業院校師生的技能實踐,為行業技能人才儲備添磚加瓦。


      輕工教育分會積極發揮平臺作用。“十四五”以來,累計評審輕工優秀教材171種,規劃教材立項862種、結項422種,數字化項目立項85種、結項42種,課題立項815項、結題690項。教育分會平臺作用日益增強,評選機制不斷完善,參評院校數量逐年提高,評審影響力逐步擴大。輕工和食品產業行指委推薦《陶瓷坯釉料制備技術》等16本教材入選教育部“十四五”規劃教材,推薦《造紙化學品技術》等9門課程入選職業教育國家在線精品課程。推薦“深耕紫砂非遺 打造育人特色”“高職面向食品冷鏈”“五維耦合、技術賦能”“產教融合發展模式創新與實踐”獲國家級教學成果獎,為推進輕工教育高質量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為建設高水平師資隊伍、推動教育教學改革實踐做出了積極貢獻,為輕工強國建設提供了強有力的人才支撐。


      “功以才成,業由才廣”。身處呼喚人才、造就人才的偉大新時代,中國輕工聯將繼續完善輕工人才建設促進機制,落實技能強國戰略,為輕工業的高質量發展培育更多輕工優秀人才。(記者 王薛淄)


      轉自:消費日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