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5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酒企代表積極建言獻策,呼吁加速推進白酒國際化進程。與此同時,多地政府也將白酒“出海”納入2025年工作中。值得注意的是,此前白酒尚未建立統一形象,國際社會對中國白酒的認識仍然不清,造成白酒國際化進程緩慢。面對這一情況,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征求《白酒質量通則》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通過對關鍵工藝的描述,進一步規范和推動中國白酒國際化發展。
業內人士表示,從目前國際市場來看,白酒“出海”面臨著消費體驗、文化滲透等困難。同時,還需要酒企有國際化運營的品牌邏輯。未來,白酒要用國際化的商業契約、組織體系去推動國際化發展。
“出海”困難重重
隨著國際化進程不斷推進,白酒“出海”逐漸成為酒企“必答題”。然而白酒企業“走出去”仍面臨國際標準缺失、文化認知壁壘、海外渠道薄弱等現實挑戰。
公開數據顯示,當前全球烈酒出口規模超400億美元。今年2月,中國食品土畜進出口商會酒類進出口商分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24年中國白酒全年出口額為9.7億美元,這意味著中國白酒出口額僅占全球出口規模的2.4%;出口量為1.64萬千升,僅占同年中國規模以上企業累計白酒產量的0.39%。從數據不難發現,白酒市場國際化之路任重道遠。
有業內人士指出,由于標準不完善,目前白酒尚未建立統一的形象,國際社會對中國白酒的認識仍然不清,造成白酒國際化進程緩慢。
除了國際標準外,關稅也是擋在白酒“出海”面前的一座大山。長期以來,由于相關國際標準不明確,白酒被歸為“其他蒸餾酒”,使得白酒“出海”稅率更高。記者了解到,美國將白酒歸入“其他蒸餾酒”,使得白酒關稅稅率比威士忌高12個百分點。白酒營銷專家蔡學飛表示,關稅門檻過重,使得白酒在海外市場的性價比相對較低,不利于白酒產品在外國市場的持續銷售。
從市場發展來看,目前白酒“出海”仍處于起步階段。除了關稅、標準外,如何將白酒的受眾推廣到更廣闊的消費人群也是諸多難題之一。
汾酒國際貿易公司副總經理常霄表示,通過海外渠道布局和市場反饋來看,汾酒經銷商和團購客戶、終端店老板基本上都以華人為主,現在消費的人群也是以35歲以上的男性華人為主,這一部分人群對于中國的白酒、中國的文化相對有更多的了解。未來希望通過這部分人群帶動其他消費者去品嘗中國白酒,白酒也會更加時尚化、國際化和年輕化。
標準助力白酒走向世界
雖然白酒“出海”尚處于起步階段,但政策、標準的不斷完善,也不斷推動白酒“出海”的腳步。2月,全國白酒標準化技術委員會發布了關于征求《白酒質量通則》國家標準(征求意見稿)意見的通知。相關內容顯示,《白酒質量通則》通過對關鍵工藝的描述,進一步規范和推動中國白酒國際化發展,提升中國白酒在市場上的競爭力。
《白酒質量通則》首次建立了面向消費者的白酒品質表達標準化語言,使消費者更加直觀地了解和識別中國白酒的特性,豐富和完善了標準技術內容,創新產品標準的表達形式,推動白酒產業標準化、國家化、規范化發展。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白酒質量通則》從我國白酒標準體系的頂層設計出發,提出了白酒品質表達的新形式,有助于推動我國白酒建立統一形象,加快白酒“出海”進程。“從企業層面看,為了在國際化過程中保持自身特色,白酒企業需要深入挖掘自身品牌的文化基因和產區的工藝特色,并結合國際主流的傳播體系,通過餐酒搭配、東方文化展示等方式,加深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白酒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對于白酒企業在國際化方面的探索,中國酒業協會理事長宋書玉建議,通過組織行業內的白酒企業與國外伙伴交流,共同探討和制定國際化策略,引領整個行業更穩健地走向國際。同時,也鼓勵白酒企業不斷自我反思和學習,基于以往的國際化經驗,不斷修正和完善自身的國際化戰略,以更靈活地適應國際市場的需求和變化。
做好文化輸出
白酒是我國傳統文化的代表和符號之一,多年來白酒行業在持續努力推動傳統白酒走向國際社會,是文化輸出的重要組成部分。在市場進入縮量競爭時代的當下,諸多白酒企業已經在加速布局國際化市場,通過打造文化IP、國際賽事、高端餐飲等多元化途徑,提升品牌的海外市場聲量,構建全球化消費認知體系。
早在2023年4月,貴州茅臺、五糧液、瀘州老窖、古井貢酒、山西汾酒、洋河股份、李渡7家白酒企業組成中國白酒聯合申遺籌備組,共同簽署《中國白酒聯合申遺共識》。白酒行業專家表示,中國白酒申遺不僅是對工業遺產和生產工藝的保護與傳承,更是中華民族乃至世界傳統工業文化保護與傳承的重要舉措。
中國酒類流通協會會長王新國表示,加快中國白酒申遺,可以從內部到外部、從國家到世界,多維度推動中國文化在世界范圍廣泛傳播,為中國白酒行業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北京洛可可科技有限公司集團副總裁蔚江認為,隨著人均收入提升和文化自信的崛起,中國酒企應抓住這個時機,將品牌推向全球市場。中國白酒“出海”不僅僅是品牌和工藝的輸出,更是文化的“出海”。酒是地域性很強的產品,“出海”時需尊重當地文化和用戶,也應注重年輕化,瞄準年輕用戶群體,與區域文化融合,創造新的場景和產品。
業內人士認為,由于消費習慣不同,國外消費者對中國白酒的歷史、文化了解不夠,白酒“出海”需要酒企持續推進,“出海”是長期戰略而不是短期戰術,在加大傳播力度和消費者培育的同時,做好圈層營銷;同時建議不要一窩蜂“出海”,要做好品牌力和產品力的提升。(綜合)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