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功能性食品飲料和膳食補充劑市場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Innova最新發布的《功能性健康的全球藍圖:消費者態度與市場機遇》顯示,消費者正在尋求通過健康飲食和營養干預來保持健康狀態,而年輕消費者則更加關注個性化營養解決方案。
過去5年市場穩步增長
當下,追求健康生活方式已成為全球消費者的普遍選擇。根據Innova最新調研結果,全球52%的消費者尋求更健康的生活方式以提升自身健康水平,其中接近一半的消費者嘗試通過健康飲食和營養干預保持健康狀態。Innova分析指出,隨著人們對健康飲食的持續關注、運動和健康生活方式的普及,以及對功能性成分的需求日益增加,功能性食品飲料和膳食補充劑市場近年來展現出強勁的增長勢頭。
數據顯示,功能性健康食品飲料與膳食補充劑市場在2020—2024年間展現出穩定增長的趨勢。2024年,帶有功能性營養宣稱的食品飲料新品占總食品飲料新品上市的15%。而膳食補充劑市場增長則較為溫和,且各年增長情況有所波動。從復合年均增長率(CAGR)來看,2020—2024年,功能性食品飲料新品上市數量的增長率為6%,膳食補充劑的增長率為3%,展現出行業的穩步發展態勢。與此同時,隨著老齡化社會的到來,老年群體對功能性食品飲料和膳食補充劑的需求也在不斷上升,市場上涌現出許多針對特定人群的產品。
不同代際間健康需求差異明顯
Innova數據顯示,心理健康問題已成為全球消費者關注的焦點,消費者對心理健康的擔憂已跨越地域和代際界限。全球消費者最主要的心理健康擔憂包括壓力和焦慮(40%)、睡眠和失眠(32%)、疲勞和倦怠(29%)。Innova分析指出,營養干預不僅能夠支持身體健康,還有助于心理健康和健康老齡化。
值得注意的是,消費者的主要健康關注點與其實際購買行為之間存在明顯差距。雖然體重管理(38%)、心臟健康(35%)和健康老齡化(33%)是消費者最關注的身體健康問題,但實際購買模式卻更多支持其他健康需求,主要集中在腸道健康、免疫力和能量方面。Innova分析認為,這一差距形成的原因可能在于消費者對不同健康產品功效的感知差異。此外,體重管理、心臟健康和健康老齡化等問題無法通過短期解決方案實現,而需要較長時間的飲食和生活方式調整,這也可能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決策。
調研還發現,不同代際消費者的健康關注點和健康訴求各不相同。Z世代(通常指1997年至2012年間出生的人群)消費者較為關注體重管理、皮膚健康和免疫健康;千禧一代(通常指1981年至1996年間出生的人群)對能量和免疫力問題表現出較高關注度等。相比之下,隨著年齡增長,消費者的健康目標更傾向于健康預防和與年齡相關的方面。在嬰兒潮一代(通常指1946年至1964年間出生的人群)中,“預防疾病”“預防衰老”“心血管健康”“關節保護”成為關注重點。
政策紅利釋放更多發展機遇
功能性食品飲料和膳食補充劑市場的受眾群體遍布全球,但不同地區的消費者需求和偏好存在顯著差異。北美市場由于健康意識較強,消費者需求逐年增加。而在歐洲市場,天然和有機產品受到更多青睞。亞太地區,尤其是中國市場,近年來因生活方式的改變,保健食品、膳食補充劑等市場增長迅速。
面對巨大的市場,相關企業應抓住這一機遇。一方面,不同年齡層消費者的健康目標存在顯著差異,這些差異化的健康訴求為功能性食品飲料和膳食補充劑企業提供了產品開發和市場定位指導,相關企業可根據目標消費群體的具體健康目標,開發更有針對性的功能性產品和營銷策略。比如針對年輕消費者的功能性產品或可強調外表改善的效果來吸引消費者的關注,針對老年人則應側重抗衰老、骨骼健康、心血管健康等相關產品的開發。
此外,Innova調研后發現,全球超過半數的消費者表示對自身健康持主動或傾向于主動的態度,提供明確健康效益信息的產品能夠幫助他們更好地掌控自身健康狀況。其中,年輕群體主動健康管理的意識和表現最為積極,同時更愿意通過個性化營養解決方案來保持健康。在這一代消費者中建立品牌忠誠度,將有助于企業在他們年齡增長后保持穩定的客戶基礎。相比之下,老年群體則更關注記憶力和心理敏捷度等問題。針對老年人的營銷策略應強調健康信息并提供經濟實惠的價格點,以提高其購買意愿。
另一方面,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也為企業提供了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在健康飲食推廣、營養改善等方面發布的政策也在積極推動功能性食品飲料和膳食補充劑的普及與應用。特別是隨著大眾健康意識的提升,國家對相關產品的支持力度不斷加大,為企業提供了更多的發展機遇。
值得注意的是,盡管市場前景廣闊,但行業發展也面臨一定的制約因素。其中,消費者對相關產品的認知和信任度是最大的挑戰之一。同時,法規政策的不斷變化也給企業帶來了合規挑戰。此外,原材料價格波動及供應鏈中斷等外部因素也可能影響產品的生產和定價策略,企業需提前建立應對機制。
業內人士指出,企業要以消費者需求為突破口,以合規為基石,通過技術創新打造差異化產品。在這波“政策紅利”刺激下,抓住發展機遇。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