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食業:做好擴內需的“動力源”、促開放的“連接器”、穩信心的“風向標”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5-08





      展區內,客流熙熙攘攘,談生意、加微信、聊合作;展區外,直播推介、美食品嘗、專題研討,持續釋放“平谷熱度”。由北京市商務局、中國食品報社、北京市平谷區人民政府聯合主辦的CFEC2025中國(平谷)食品直播電商選品大會暨桃花美食消費季活動日前在平谷舉辦,其中,桃花美食消費季活動將持續至5月5日。此次活動聚焦“農食文旅康”,匯聚了全國近20個省區市的200余家食品企業、眾多主播達人及品牌渠道采購商,邀請相關部門領導、業內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共探食品產業新趨勢與發展新路徑,以推動食品產業與直播電商深度融合,激發消費活力,促進地區經濟發展,助力鄉村振興。


      政策利好釋放,營造良好發展環境


      作為我國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型產業,食品產業縱向貫穿三次產業、橫向融合多個產業,具有“一業興、多業旺”的核心產業拉動作用,是多地穩增長的重要力量。


      北京市平谷區委書記唐海龍介紹,目前,平谷正依托農業中關村建設,著力打造現代食品營養谷,將其作為食品營養科技集成創新、成果轉化的基地。已有原麥山丘、紫興園、旺旺、西貝、老才臣等51家知名企業入駐,營養谷產值達到40億元。此外,依托首都物流高地的支撐作用,平谷正發展直播電商產業功能區。引進了與輝同行、巨量引擎、東方優選等知名的直播電商企業400余家,直播電商培訓覆蓋了5萬余人次,產業矩陣加速成型。村播學院總部基地、國農港供銷村播產業園、倉播等帶貨場景帶動的效應明顯。“近年來,平谷區堅定不移推進以農業高科技、物流大流量、休閑新時尚三大路徑為主的‘高大上’平谷建設,全區經濟社會發展呈現又好又快又穩的發展態勢。”


      平谷悄然蝶變,背后是一系列惠企助企政策的陸續落地。


      “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機遇越來越多;營商服務高效貼心,環境越來越優;助企惠企精準賦能政策越來越好。”平谷區發展改革委主任康旺樅用“多”“優”“好”3個字形容平谷打出的這套“組合拳”。他介紹,平谷秉承“服務企業就是服務發展”理念,結合企業訴求,制定了25項惠企助企系列政策, 在促進直播電商產業高質量發展方面,平谷對建設“一站式”直播基礎設施,打造主題鮮明、特色突出的直播電商園區的企業,給予基建補貼、示范獎勵。同時,用真金白銀支持中小企業發展。在支持人才發展方面,平谷聚焦“愛才、懂才、聚才、興才”的發展生態,在人才落戶、創新創業、住房保障等方面給予支持。


      “近年來,數字技術與食品產業加速融合,電子商務充分發揮跨越時空、牽引產供、暢通循環的優勢,成為推動北京市消費升級的重要動能,此次活動中‘食品+直播’‘美食+文化’的跨界聯動,正是北京消費創新活力的生動寫照。”北京市商務局副局長張華雨表示,近年來,北京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提振消費、擴內需有關工作,加速推進國際消費中心城市建設,著力培育符合首都城市戰略定位的直播電商新引擎,全力打造薈萃全球風味的國際美食之都。當前北京消費市場活力迸發,亮點頻出。一方面,北京以培育人、整合貨、連接場為思路,累計培育26家特色直播電商基地,推出了一批有特色、有亮點、有知名度的北京直播品牌IP。今年力爭實現納統直播電商交易額1.5萬億元。另一方面,去年,北京全面啟動國際美食之都建設,全年引進562家餐飲品牌企業,極大豐富了市場消費供給。今年以來,北京出臺了一系列促進餐飲業高質量發展的政策。目前全市累計培育了29條深夜食堂特色餐飲街區,建成了1.8萬家品質餐飲示范店,101家餐廳入選米其林指南,38家餐廳被評為“黑珍珠餐廳”,餐飲業品質顯著提升。


      政產學研攜手,打造多元營養健康食品


      食品產業不僅是國民經濟的支柱型產業,也是保障民生的基礎性產業,戰略地位和作用舉足輕重。


      “食品產業一頭連著田間,一頭連著餐桌。食無小事,事關健康,事關政治。”原中央國家機關工委副書記、中國社會工作聯合會會長陳存根表示,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近年來,各地各部門深入踐行大食物觀,我國食品產業在保障供給、優化結構、提升質量方面取得了顯著進展,產業鏈融合持續推進,科技賦能不斷增強,生物育種、數字農業、食品工程等技術日新月異,流通渠道愈發多元,為構建產供銷全鏈條注入了強勁的動力。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必須清醒認識到,當前食品產業仍面臨著一些突出問題。”陳存根坦言,當前,我國居民膳食結構不均衡,優質農產品供給不足,營養教育缺失等問題還比較突出。他提出,要解決這些問題,就要在生產、供給、消費環節協同發力。一是要夯實產業基礎,實施農牧漁業產品品質提升工程,推動綠色種植、養殖標準化管理,打造食品品牌,不斷提升加工質量,完善營養標簽制度;二是要充分發揮相關協會、商會、媒體平臺的服務與橋梁紐帶作用,在標準建設、質量監管、企業服務、政策溝通以及消費者服務等方面深化改革,扎實有效地推動食品產業高質量發展;三是要大力培養相關社會工作者,他們深入基層、扎根社區,是推動政策落地的重要力量,有助于提升食品營養改善工作的科學性與時效性。


      當前,健康中國建設正在快速推進,發展營養健康產業成為提升居民營養健康水平的關鍵著力點。食品營養與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負責人、中國農業大學營養與健康研究院教授趙亮介紹,為了推動營養健康食品產業發展,平谷區提出了建設農業中關村現代食品營養谷的目標,而食品營養與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則致力于成為驅動食品營養谷發展的科技引擎。該中心始終以產業需求為導向,圍繞功能基料產業化和健康食品創制的工程化難題,開展研究,形成從技術開發、中試試驗再到轉化落地的完整鏈條。同時,積極對接企業需求,為企業提供檢測服務,邀請企業入駐協同創新平臺,促進技術研發與快速轉化;與行業協會共建企業協同創新平臺,形成了政產學研一體化的良好局面。


      “未來,食品營養與健康高精尖創新中心將繼續深耕創新,突破多項關鍵技術,完善企業創新鏈條,加速科技成果轉化,助力營養健康食品產業蓬勃發展。”趙亮如是說。


      發揮媒體力量,推動“農食文旅康”融合發展


      當前,世界百年變局加速演進,全球食品產業格局面臨深刻重構。在此背景下,如何看準趨勢、把握機遇、實現高質量發展,成為食品產業必須直面的重要課題。


      “作為中國食品行業的主流媒體,《中國食品報》有責任與義務承擔這一課題。”中國食品報社黨總支書記、社長黃國勝分析認為,當前,數字技術革命催生新業態新模式,直播電商正重塑全球食品貿易價值鏈。同時,消費升級趨勢持續深化,健康、綠色、個性化的食品消費需求快速增長。此外,我國正以“擴大內需”與“高水平開放”雙輪驅動、國內國際雙循環相互促進,為全球經濟注入確定性動能。數據顯示,2024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48.8萬億元,跨境電商進出口額突破2.63萬億元,繼續領跑全球市場。


      “食品產業要把握好數字經濟機遇,助力中國供給與全球需求的雙向奔赴。”黃國勝表示,此次活動以“新風向、新場景、新增量”為主題,就是落實“大力提振消費、提高投資效益,全方位擴大國內需求”的具體舉措,也是食品產業鏈價值重構的先鋒探索,更是在碩果滿山之地書寫“農食文旅康”融合發展的深度實踐。這“三新”主題,將重塑食品產業未來,推動政策與科技雙擎引領、全域消費生態構建、“雙循環”動能轉換;在踐行國家戰略的同時,還將釋放三重價值——擴內需的“動力源”,促開放的“連接器”,穩信心的“風向標”。


      直播電商的快速發展帶來的不僅是機遇,同時也有挑戰。選品標準不一、缺乏完善的售后機制等問題的出現,不僅損害了消費者利益,也對食品產業發展造成了不良影響。為推動行業健康有序發展,中國食品報社總編輯劉彤在會上發布了《食品直播電商行業誠信自律倡議書》。會議同期還發布了《直播電商選品運營與服務規范》(以下簡稱《規范》)。中關村數字媒體產業聯盟理事長王斌介紹,《規范》共10章,內容覆蓋選品原則、組織分工、操作流程、服務質量等直播電商選品全過程,首次提出了選品師職業化、專業化,將進一步規范相關行業的發展。在王斌看來,《規范》的落地實施最需要的是強有力的宣貫。“下一步,我們將與中國食品報社攜手,聯合相關企業、直播機構、直播基地,共同推進標準的宣貫工作,為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貢獻力量。”王斌說。(記者  顧雨霏)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