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桃罐頭產業將加速實現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增長”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09





      又是一年桃子成熟季,6月以來,各品種的桃子紛紛上市,在讓消費者大飽口福的同時,安徽碭山、山東平邑等地的生鮮桃還搖身變成桃罐頭,遠銷美國、日本等國。


      為促進我國桃罐頭加工企業之間的信息交流,確保今年產季原料收購平穩,罐頭加工有序,日前,中國罐頭工業協會在江蘇徐州舉辦“2025年桃罐頭產季信息交流暨市場分析會”。中國罐頭工業協會理事長劉有千指出,2025年我國桃罐頭加工行業面臨“內外雙壓”與“結構調整”的雙重挑戰。盡管當前桃罐頭產業面臨短期陣痛,但我國擁有全球最完整的產業鏈、最大的消費市場和持續升級的加工技術,只要全行業以“質量為根、創新為翼”,在原料端穩根基、市場端破困局、國際競爭中樹品牌,必能推動產業向“高附加值、高話語權、高可持續性”轉型,實現從“規模擴張”到“價值增長”的跨越。


      “我國桃罐頭主要采用黃桃和白桃兩種原料,其中加工用黃桃原料占比超80%,主要集中在安徽碭山、山東平邑、遼寧瓦房店、江蘇連云港和湖北棗陽等地區。”劉有千介紹,主產區(如碭山、平邑)受天氣、基建等因素影響略有減產,但全國加工用桃種植面積近50萬畝、產量80余萬噸的基本面未變,原料供需總體可控。企業基于庫存壓力和市場觀望情緒,生產積極性普遍偏低,預計本年度原料價格受供需關系制約保持相對平穩,但凍桃瓣儲備量同比增加,企業應對市場波動需采取靈活性策略。


      記者從中國罐頭工業協會獲悉,2024年我國果蔬罐頭共出口全球195個國家和地區,出口各類果蔬罐頭合計285.07萬噸,與上一年基本持平;桃罐頭出口量17.33萬噸,同比增長13.58%,但出口額僅2.1億美元,量增價減特征凸顯國際市場價格競爭白熱化。2025年1—4月桃罐頭出口量、額雙降,分別減少4.03%和14.11%,需警惕貿易壁壘升級。


      劉有千表示,當前,國際市場風險與機遇并存,桃罐頭主要生產國呈現“產量調整與結構性競爭”特點。我國憑借原料基地集中化(黃桃占比超80%)和加工技術成熟度,仍穩居全球出口前三,但需應對“低價傾銷”的國際負面認知。此外,2024年我國桃罐頭生產總量約72.3萬噸,同比減少4.24%,傳統商超渠道增長乏力,但折扣店等下沉市場增長顯著。行業生態受黃桃罐頭熱潮后遺留問題沖擊,非專業經銷商低價傾銷劣質產品,導致價格體系混亂、消費者信任度下降,加劇了市場內卷,但經過去年以來洗牌,預計今年將會有所好轉。


      面對“內外雙壓”與“結構調整”的雙重挑戰,劉有千認為,桃罐頭加工生產和貿易要從原料端、國內市場、國際市場、產業升級四方面入手破局。在原料端要構建穩定供應鏈,強化質量把控,理性調控原料采購,推動原料品種改良與標準化,提升原料一致性和出成率。面對國內市場要破局消費疲軟,重塑渠道生態,激活多元消費場景。在國際市場中要積極應對貿易壁壘,提升議價能力,加大對新興市場的開拓力度,實時跟蹤主要市場的關稅政策,在世界水果加工組織會議中推動建立全球桃罐頭貿易協調機制,反對單邊主義貿易保護行為。在產業升級方面要加快數字化轉型與可持續發展,推廣數字化加工設備,踐行綠色發展理念,推動包裝材料革新。


      “2025年,我國罐頭產業站在轉型的十字路口。我們將繼續強化協會職能,凝聚發展合力,搭建國際交流平臺,借助第十六屆世界水果加工大會(CANCON16)在京舉辦契機,組織企業與國際買家、行業組織面對面洽談,同步發布有關全球倡議,傳遞‘高質量、負責任’的中國罐頭產業形象。”劉有千說。(閆利)


      轉自:消費日報網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