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式辣味零食行業近年來呈現出蓬勃發展態勢,新品層出不窮,細分品類持續拓展。在滿足我國消費者味蕾的同時,中式辣味零食也踏上了“出海”征程,通過推出本土化產品,吸引國外消費者的關注。弗若斯特沙利文預測,2026年,我國辣味休閑食品的零售額將達到2737億元。隨著工藝革新、渠道升級、全產業鏈布局以及供應鏈本土化的不斷推進,中式辣味零食行業將展現出更強的發展活力。
突破原料熱量桎梏
為更好滿足消費者對健康生活的追求,中式辣味零食正致力于撕掉高油高脂的標簽,從原料端重塑產業基因。
其中,魔芋在業內掀起的健康風潮尤其受到關注。研究表明,魔芋塊莖是典型的低熱量、高膳食纖維食物。其可提供飽腹感,從而達到控制熱量攝入的效果。近年來,現代食品工業技術的突破使魔芋實現了從傳統食材到休閑食品原料的蛻變。當下,魔芋正以越來越多的創新形態出現在零食貨架上。歐睿國際發布的數據顯示,去年我國魔芋零食市場規模已突破300億元,預計未來5年將以年均28%的速度增長,2030年有望達到千億元規模。截至6月20日,我國多家頭部休閑食品企業的魔芋類產品供應商——一致魔芋年內股價累計漲幅達159%。其2024年年報顯示,公司魔芋粉收入4.3億元,同比增長近20%;魔芋食品收入1.7億元,同比增長63%。這一快速增長態勢主要源于休閑食品與茶飲小料方面成交量的明顯增加。對此,方正證券首席分析師王澤華表示,作為魔芋原料的上游加工企業,一致魔芋股價的大漲表明市場對整個魔芋產業鏈的高度關注和認可。
鹽津鋪子董事長張學武也談到,魔芋突出的健康屬性與中式零食的調味高度契合,未來發展前景廣闊,公司將在休閑魔芋賽道持續進行創新研發。去年,鹽津鋪子的休閑魔芋制品營收達8.38億元,其中辣味零食占比較高。
與鹽津鋪子一樣,衛龍近年來也在休閑魔芋賽道進行深耕,其魔芋爽產品僅用幾年時間就超越辣條,成為公司新的第一大單品。與此同時,衛龍也在持續針對海帶這一低脂高纖、口感爽脆的食材進行研發,將海帶應用于越來越多辣味零食中,其海帶產品連續數年保持高速增長勢頭。
此外,業內企業也在不斷拓展蓮藕、山藥、金針菇、竹筍、豆腐干、鵪鶉蛋等健康屬性較強的食材在休閑食品領域應用的可能性,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兼具美味與健康的辣味零食。
除了探索突破原料的熱量桎梏,如何將獨特的風味與健康食材有機結合,也給中式辣味零食企業提出了新的挑戰。
如今,越來越多的零食企業致力于在常見的香辣、麻辣口味之外,針對不同地區消費者的口味偏好,將辣味與其他中式口味相結合,創造出復合口味,對辣味零食的口味進行進一步細分。酸辣味、燒烤味、山胡椒味、虎皮香辣味等日益豐富的辣味復合口味滿足了消費者對多樣化口味和味覺層次的追求,增強了辣味零食的吸引力,為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我國零食企業以健康食材與中式辣味為切入口,精準捕捉到新消費形勢下的需求風口,奠定了中式辣味零食快速增長的底層邏輯。
重構產業新生態
在新消費浪潮的推動下,中式辣味零食行業逐漸解除了與家庭式作坊的深度捆綁,以規范化生產與渠道變革為核心,對產業生態進行全面重構。
以多年前因家庭式作坊生產而在食品安全方面廣受詬病的辣條行業為例,如今,眾多辣條生產企業已引入了智能化生產線與信息化技術,從和面、擠壓膨化、調味拌料到包裝檢測,每一道工藝流程都嚴格貫徹標準化與規范化要求。部分企業還打造了制藥級GMP車間,采用初、中、高效三級過濾系統,濾除空氣中的塵埃粒子,保持車間的空氣潔凈度,同時通過臭氧自動定時定量對空氣、設備及工器具進行消毒,確保辣條產品的衛生安全。這一轉變反映出近年來零食行業的規范化生產趨勢。
在中式辣味零食產品出廠后,如何讓其依托渠道矩陣精準觸達市場,深刻地考驗著企業把握新消費形勢的敏銳度。
近年來,隨著年輕人消費習慣的改變,零食量販渠道及電商渠道成為行業的必爭之地,眾多業內企業針對這一趨勢對渠道占比進行了調整。2017年,鹽津鋪子在直營商超渠道的營收占比高達53.57%。截至去年年底,其商超渠道的營收占比已下降至3.55%,經銷及其他新渠道占比達74.59%,電商渠道占比21.86%。衛龍在2023年進一步拓展了線上渠道,緊跟線上平臺的流量變遷趨勢,通過線上直播、短視頻、微信小店推廣等方式,實現了電商渠道的全平臺覆蓋。去年,衛龍線上渠道收入同比增長38.1%,達到7.05億元,與線下渠道形成了有力互補。
王澤華表示,主動擁抱渠道變革的企業將率先分享新消費時代的紅利。與傳統渠道相比,零食量販、線上直播平臺等新渠道能顯著提升效率。量販零食店通過縮短商品流通環節降低加價率,配合散稱形式有效降低消費門檻;線上直播平臺則依托高效流量分發機制,精準觸達海量潛在消費者。
通過“線上+線下”全渠道矩陣的戰略打法,中式辣味零食企業獲得了市場規模增長和渠道占比提升的雙重紅利,供應鏈生態系統的構建更助推其加速拓展全球市場。
創新加速“出海”進程
供應鏈范圍局限、品質參差不齊以及飲食文化差異等因素,曾一度制約著中式辣味零食的規模化出口,但隨著社交平臺和線上渠道的廣泛連通,全球許多地區的年輕消費者對中式零食的接納度正迅速提高。中式辣味零食企業紛紛通過供應鏈本土化、增強產品的地域適應性等方式,加速“出海”進程。
2023年,衛龍成立海外事業發展中心,全面拓展海外布局。其根據不同國家的飲食文化推出了多種本土化產品。例如,在日本推出和風芥末味辣條,在韓國推出“辣條+冰美式”套餐,在泰國和印尼推出冬陰功味辣條和仁當味辣條。同時,衛龍還與沃爾瑪、Costco等國際商超達成合作,進駐其銷售渠道;通過TikTok發起“辣條盲測”“辣條吃播”等活動,吸引歐美地區年輕人的關注。今年,衛龍計劃在越南建廠以降低關稅,并在東南亞開設100家體驗店。
今年2月,鹽津鋪子發布的公告顯示,公司擬在泰國設立全資子公司,并重點打造以魔芋、薯片等為核心產品的智能化生產基地。同時,其也致力于通過與當地客戶共創,攻克產品的地域適應性難關。張學武表示,今年公司將精耕東南亞市場,開拓日韓、歐美市場,將旗下品牌的中式辣味零食推向全球。
以辣味鳀魚零食為代表產品的勁仔食品的“出海”戰略與鹽津鋪子類似。2018年,其在非洲肯尼亞投資建設水產品初加工基地,使肯尼亞野生鳀魚實現了對華出口。同時,依托東南亞、非洲等地的原料采購網絡,年進口鳀魚數萬噸,通過“海外初加工+國內精加工”的雙軌模式完成成品生產再實現外銷,不僅降低了運輸損耗,更通過規模化采購增強了議價能力。目前,其產品已出口到海外近40個國家和地區,去年境外營收同比增長達90.05%。
王澤華表示,各國對食品行業的監管政策法規存在差異,這對零食企業提出了較高要求。同時,海外消費者的飲食習慣要求企業在零食的口味上做出針對性的調整與創新。因此,產品能夠在海外落地生根意味著企業已通過標準化與本地化的雙重測試。
在品質創新、技術突破與供應鏈布局的協同驅動下,中式辣味零食行業展現出蓬勃發展勢頭。朱丹蓬表示,當前海外中式辣味零食的市場滲透仍處于初期階段,伴隨企業“出海”的深入推進,這片市場將孕育廣闊的增量空間。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