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策領航+場景拓展 調味品邁向更健康更便捷新時代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7-12





      隨著消費者對“吃得安心放心”要求不斷提高,調味品作為廚房剛需,質量安全與創新發展備受關注。近日,由中國調味品協會主辦,成都圣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蓮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李錦記(新會)食品有限公司聯合主辦的2025年全國調味品行業食品質量安全大會在四川成都召開。與會專家指出,我國調味品行業質量安全形勢向好,要進一步推動行業建設,規范食品添加劑使用與產品標識,強化企業社會責任,共同推動調味品產業向著更高質、更健康、更便捷的方向發展。


      更高質:規范筑基驅動品質升級


      食品安全是調味品行業的生命線,更是關乎國計民生的頭等大事。“在政策法規引導下,調味品行業不僅經營態勢穩健向上,產品的質量安全也得到了有效保障。”中國調味品協會會長白燕表示。


      20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11個部門聯合發布了《關于培育傳統優勢食品產區和地方特色食品產業的指導意見》,首次將調味品明確為“傳統優勢食品”,提出打造“百億龍頭、千億集群、萬億產業”目標,從國家層面確立調味品的戰略地位,推動產業規模化、高端化發展。今年6月初發布的首批名單中,涪陵榨菜、郫縣豆瓣、清徐老陳醋、鎮江香醋、貴州辣椒制品、新疆番茄醬等調味品榜上有名。


      今年以來,國家各有關部門出臺了一系列關于食品安全與質量的法規、政策和標準文件,涉及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食品添加劑濫用綜合治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制修訂等各個方面,其中,《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規定,不得使用“不添加”“不使用”“不含有”及其同義詞宣傳或介紹產品,推動包括調味品在內的食品行業強化產品質量,維護良好的市場秩序和行業形象。


      在政策引領下,調味品產業發展蹄疾步穩。中國調味品協會對2024年中國調味品100強企業的統計數據顯示,百強企業生產總量為1645.7萬噸,同比增長3.0%;銷售收入1360.3億元,同比增長3.9%;凈利潤同比增長8%。市場監管總局2024年第三季度的各類食品監督抽檢結果顯示,調味品抽檢不合格率(1.52%)顯著低于總體食品不合格率(2.95%)。


      一項項數據表明行業整體質量安全水平穩中有升,與此同時,挑戰仍存,消費群體、消費業態、消費渠道快速迭代,餐飲和食品加工創新發展需要等都對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監管和質量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和新方向。“在堅守質量安全底線的基礎上,技術創新是核心動力。”農業農村部食物與營養發展研究所所長、研究員王鳳忠強調,調味品行業實現高質量發展須依靠科技賦能,建議調味品企業加大科技創新投入,強化全鏈條技術支撐,推動行業向智能化、綠色化、高端化轉型。


      在傳承傳統工藝的同時,業內企業積極引入現代工藝,通過技術創新在守護產品安全的同時提升產品品質。“食品安全是食品生產經營企業發展的頭等大事。”成都圣恩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俊松介紹,當前,圣恩股份依托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和川菜產業資源,打造起集研發、生產、檢測于一體的現代化食品生產基地,致力將高標準、高品質的川味調味品傳播至全球,用科技推動中華美食全球化。


      “食品安全和產品質量是企業的立身之本。”蓮花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首席執行官李斌表示,蓮花控股構建了“全鏈條、全過程、全員工、全周期”的嚴格質量管控體系,強化全鏈條技術賦能,重點在源頭追溯、精準控制、供應鏈保障等方面下大功夫,確保了質量安全水平和產品品質。


      李錦記醬料集團企業事務執行副總裁孔君道表示,李錦記始終以消費者為中心,秉持“從農田到餐桌”的全程嚴格把控,確保產品安全可靠。同時,李錦記致力于發揚中華優秀飲食文化,積極引入國際先進管理經驗,持續優化生產流程,為全球消費者提供卓越的亞洲美食體驗。


      “提升調味品行業食品安全與質量管理意識和水平,每一個環節都不容忽視。”白燕表示,中國調味品協會將繼續積極配合國家有關部門開展調味品行業的食品質量安全管理工作,引導行業生產企業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嚴把產品的生產、流通和消費等各環節,筑牢食品安全底線。


      更健康:“三減”引領響應健康需求


      食鹽中的主要成分鈉,參與人體能量代謝、維持酸堿平衡及血壓穩定,與人體健康密切相關,但高鹽(鈉)攝入會對人體健康產生危害。糖也是如此,作為人體重要的能量來源,糖是部分器官和組織的必需物質,但攝入過多可能引發肥胖、代謝異常、心血管疾病等問題,增加慢性病患病風險。近年來,消費者對健康飲食的關注日益提升,“健康化”成為調味品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


      我國對減鹽、減油、減糖十分重視,多年來持續開展宣傳教育,并在國家政策層面上提出具體目標要求。《“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國民營養計劃(2017—2030年)》明確要求控制糖鹽攝入;2019年印發的《國務院關于實施健康中國行動的意見》提出實施合理膳食行動,明確要求鼓勵全社會參與減鹽、減油、減糖,研究完善鹽、油、糖包裝標準,推進食品營養標準體系建設。


      國家衛生健康委食品安全標準與監測評估司副司長宮國強指出,國家統籌推進國民營養計劃和健康中國合理膳食行動,“三減”是重要方向,其中兩項與調味品行業緊密相關,這也為行業發展提出了要求——行業健康轉型不能以犧牲風味為代價,而是通過持續的科學技術創新與全鏈條的生態協同,破解“減鹽不減咸、減糖不減甜”的技術難題,實現口味與健康的平衡。


      健康是人們追求的終極目標,調味品在其中承擔重要一環。王鳳忠表示,現今市場,眾多消費者關注調味品的減鹽、減糖等健康屬性,“健康化”調味品在我國擁有廣闊市場。AI技術在風味預測、傳統風味數字化重現方面潛力巨大,風味組學、分子級味覺模型、核心菌種庫等前沿技術將成為推動調味品開發的關鍵力量。


      更便捷:數字標簽重塑消費體驗


      數字標簽作為一種創新的食品包裝技術,正逐漸改變著消費者的購物、使用體驗。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標準中心主任、研究員朱蕾介紹,今年3月發布的新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25)等法規,首次明確數字標簽的法律地位,給予數字標簽合法身份,使其成為傳遞食品信息的新載體。


      “消費者可以通過掃描標簽啟動頁面放大、語音識別、視頻講解等功能,并可以獲取相關食品成分和使用說明,以及企業信息、食品安全和營養成分等信息,相比傳統標簽,數字標簽閱讀更加快捷便利,且不受版面限制,極大提升信息獲取的便捷性和體驗感。”宮國強指出,對企業而言,其不僅是突出產品優勢的信息展示平臺,更是科普宣傳和拓展應用場景的新渠道。


      “面對市面上琳瑯滿目的各類調味品,不少消費者有做飯熱情,但缺乏選擇與烹飪技能,在烹調過程中,各類調味品加不加、加多少、何時加并不十分明確。”宮國強表示,數字標簽可將其視頻化、場景化,將產品優勢、使用教程、菜譜打造等納入其中,使其成為年輕人的“數字導師”,為調味品行業帶來新的機遇。


      海天味業、安琪酵母、圣恩股份等企業已在數字標簽方面進行積極嘗試。例如,安琪酵母通過數字標簽展示產品在中餐、西餐中的多種使用場景,有效拓展了產品應用邊界。“截至目前,國內已有超600款產品應用數字標簽,在政策法規技術層面均走在全球前列。”朱蕾表示,數字標簽絕不是簡單的信息平移,其在調味品行業有著廣闊的應用場景,既能賦能企業發展,也能滿足消費者的便捷需求,期待業內企業積極參與,使其在提升消費便捷性、賦能企業發展等方面發揮更大的作用。(記者  高嬌娣)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