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在印尼雅加達街頭,蒙牛旗下的艾雪與伊利旗下的Joyday冰淇淋被商家擺放在冰柜中的顯眼位置,而在多年前,這個位置被海外品牌和印尼本土品牌牢牢占據。
近年來,越來越多的中國冰淇淋品牌“現身”海外市場。業內人士認為,冰淇淋出海不僅僅是產品的輸出,更是一場關乎供應鏈韌性、市場洞察與品牌布局的破“冰”之旅。中國冰淇淋企業正憑借創新口味、可靠品質與高效供應鏈,在海外市場“熱”起來。
供應鏈韌性是關鍵
7月初,湖南省冰淇淋首次出口中東地區。出口商湖南美倫食品有限公司負責人表示,此次出口的5712公斤冰淇淋全程采用零下18攝氏度冷鏈運輸,從出廠到沙特阿拉伯超市貨架僅需15天。
為保障運輸時效和溫度控制,常德海關開辟了冷鏈食品出口“綠色通道”,將整體通關時間壓縮至2小時內。據海關統計,今年以來湖南省已出口冰淇淋1.32萬公斤。
近日,江蘇美倫食品有限公司一批貨值約126萬元的冰淇淋被順利發往東南亞。該公司關務經理殷瑛表示,憑借海關簽發的中國—東盟自貿區原產地證書,產品出口到泰國可享受30%的關稅優惠。
當前,中國冰淇淋憑借豐富多樣的種類和實惠的價格,在東南亞、中東及中亞等市場受到消費者青睞。
中國數實融合50人論壇智庫專家洪勇對國際商報記者表示,冰淇淋的保質期相對較短,其出口對基礎設施和物流有特殊要求,主要體現在全程冷鏈運輸必須保證持續低溫,避免產品融化或變質;同時,高效的物流網絡和便捷的通關手續也至關重要,以縮短運輸時間,降低冷飲產品出口的貨損風險。
本地化策略至關重要
作為冷凍食品中的“嬌貴”品類,中國冰淇淋成功進入海外市場并非一蹴而就。伊利就曾面臨口味差異和招商困難等諸多挑戰。
伊利印尼乳業總裁于淼說,國內暢銷的冰淇淋產品并不一定符合印尼市場的需求。印尼冰淇淋市場主流價位為1~4元人民幣,消費者比較青睞小規格、高甜度、多層次風味的產品,且包裝色彩鮮艷。經過多次本地化研發和調整,最終產品符合當地消費者的口味需求,并受到市場歡迎。從2018年正式上市開始,Joyday已累計上新50多款本土化產品,并出口到19個國家和地區。
在業內人士看來,冰淇淋出口是對供應鏈韌性、合規性、市場適應能力和資金實力要求極高的領域。企業出海需要系統性的規劃、專業的運營和持續的投資。
談及中國冰淇淋企業如何更好出海,洪勇建議,深入了解目標市場的消費者偏好和法規標準,進行產品創新和本地化調整;建立穩定可靠的國際冷鏈物流合作關系,保證產品質量;加強品牌建設和市場營銷,提升產品在國際市場的知名度和競爭力;關注成本控制,優化生產和管理流程,確保價格優勢。此外,應與當地經銷商建立良好合作關系,利用電子商務平臺拓寬銷售渠道。(記者 顧鴻儒)
轉自:國際商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