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來臨,白葡萄酒進入銷售旺季。從海關總署1—4月瓶裝葡萄酒進口數據來看,主打白葡萄酒的德國和新西蘭進口量均出現明顯增長,德國進口量同比增長12%,新西蘭進口量同比增長52%。業內人士認為,白葡萄酒消費復蘇,更多源于酒飲消費的個性化、悅己化趨勢。同時,電商等渠道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務,也帶動了白葡萄酒消費的增長。
白葡萄酒動銷顯著
隨著消費者迭代,白葡萄酒增長的新動能也在萌芽。廣西尊品匯酒業有限公司總經理龍向兵表示,今年白葡萄酒的出貨情況不錯,4—5月白葡萄酒品類表現很亮眼,占公司整體葡萄酒銷售額的45%,較去年同期實現數倍增長。
“確實感覺備貨時間提前了,4—5月已出現經銷商集中采購現象,往年是在6月。”福建葡萄酒進口商王鐸表示,目前出貨情況還不錯,部分客戶單次采購量達幾十箱。
“今年白葡萄酒整體出貨量較去年保持平穩,實現小幅增長,呈現穩中有升的態勢,主要受益于年輕消費群體對白葡萄酒的接受度持續提高。”北京東科佳釀四海酒業負責人丁亞東說。
露森國際貿易(北京)有限公司品牌發展總監楊祖延則表示,當前白葡萄酒市場動銷表現穩健,沿海區域市場增長態勢尤為顯著。
王鐸認為,進口商、經銷商備貨時間的提前,可側面體現對白葡萄酒夏季市場的看好,同時白葡萄酒的動銷也延續了去年的不錯表現。從終端而言,白葡萄酒的消費特性更偏向即飲和快速周轉,很少像紅葡萄酒那樣長期庫存。尤其在夏季,白葡萄酒的銷量明顯高于冬季,其在即飲渠道如餐飲、自飲場景、即時零售、電商、社區團購的消化率更高,消費頻次和動銷速度更快。
一位即時零售渠道的負責人表示,年初引入白葡萄酒產品后,銷量一直都比較平穩,后續也增加了新的幾款干白,如意大利莫斯卡托甜白葡萄酒、南非的白詩南白葡萄酒。
德國漢凱集團中國區代表顧育平認為,在一些即飲渠道,白葡萄酒在一定程度上擠壓了紅葡萄酒的市場,上海特別明顯,在上海一些餐飲店,白葡萄酒動銷遠遠高于紅葡萄酒。顧育平認為,白葡萄酒增長明顯的渠道主要是餐飲渠道和線上渠道。而在傳統的團購和經銷商渠道里,白葡萄酒增長的速度并不明顯。
業內人士認為,白葡萄酒消費復蘇,更多源于酒飲消費的個性化、悅己化趨勢。同時,電商等渠道提供了更便捷的服務,也帶動了白葡萄酒消費的增長。
低價位產品更受歡迎
從目前來看,白葡萄酒的主要動銷價格仍然集中在100元內、100—200元這兩個價格段,300元甚至更高價格的白葡萄酒,表現較為疲軟。
“我們今年白葡萄酒賣得最好的就是100—200元這個價位,特別是新西蘭長相思和德國雷司令。嚴格來說,100元出頭的最受歡迎。100—200元價位段的白葡萄酒性價比高,消費者接受度也高,成了今年市場的主力軍。”丁亞東說。
龍向兵也贊同這一觀點:“公司白葡萄酒的零售價在100—200元價位段出貨最好,是目前出貨最快的產品,訂貨量大。”
“我們的白葡萄酒產品中,也是零售價位在100元左右的產品市場流動性更強。”楊祖延如是說。
顧育平指出,從價位來看,100元以下的白葡萄酒增長最為迅猛。雖然高端白葡萄酒也在增長,但由于基數較小,增速遠不及百元以下的平價產品。目前,百元以下白葡萄酒正以驚人的速度快速擴張。
廣州葡萄酒酒商周杰表示,公司銷售的干白品類來源較廣,法國阿爾薩斯產區干白葡萄酒、智利卡薩布蘭卡谷產區白葡萄酒,還有一些德國摩澤爾的雷司令。整體而言,零售價格在300元以上的產品目前有明顯的疲態,出貨好的還是價格低一些的產品。
進口白葡萄酒仍是市場“主力軍”,但部分國產白葡萄酒也有亮眼表現。一位葡萄酒網店創始人表示,國產的白葡萄酒比如山東龍亭酒莊的霞多麗、新疆蒲昌酒莊的白羽也很受消費者歡迎。
“國產白葡萄酒這幾年越來越流行,特別是來自寧夏產區的產品,一些白葡萄酒在包裝設計與品質上都有很大的提升。”福建葡萄酒商蔡峰表示,今年國產葡萄酒也在積極布局百元白葡萄酒產品,例如張裕的長尾貓干白、華東葡萄酒公司的透骨新鮮干白等。
市場競爭持續升溫
當前,白葡萄酒品類動銷顯著,大量酒企的涌入使得白葡萄酒賽道持續升溫。但隨之而來的是市場競爭也越來越大,特別體現在價格層面。北京葡萄酒進口商王志透露,目前市場上新西蘭長相思的零售價普遍在50—60元之間,最卷還是德國的雷司令,最低價格區間在30—50元之間。
顧育平認為,現在的白葡萄酒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以前酒商不會刻意壓低價格,但現在情況完全不同,開始打起價格戰。
王鐸表示,以前做白葡萄酒的進口商較少,以雷司令為例,三五年前在全國可能只有100家進口商,現在已經有上千家了。放眼整個市場,大大小小的葡萄酒進口商都要去進一些白葡萄酒。當市場開始高度競爭,價格就往下走。
業內人士表示,雖然市場呈現出增長態勢,但競爭也日益激烈,企業需要加大技術創新和品牌建設力度,提高產品質量和附加值。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