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瞄準高價值乳制品原料 中國乳業邁向結構性轉型新階段


    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   時間:2025-08-02





      "隨著消費者對營養與功能性健康需求不斷升級,中國乳制品行業正經歷向高附加值產品及原料的結構性轉型。"日前荷蘭合作銀行發布的《中國乳制品行業需結構性轉型》報告(以下簡稱"報告")指出,這一轉型要求中國乳企跳出傳統初級加工模式,提升精深加工能力,并在奶酪、乳清產業鏈及天然乳清領域布局,以提取乳制品蛋白。


      健康導向推動高價值蛋白需求大增


      近年來,隨著液態奶市場增長陷入瓶頸,以及嬰幼兒配方奶粉領域增速放緩,中國乳業亟需尋找新市場和增長突破口。而這一轉變正在重塑乳制品加工格局,推動企業研發高價值、以健康為導向的乳制品及原料。其中最具潛力的機遇之一是具有功能性健康益處的乳制品原料,尤其是富含蛋白質的品類。


      "為支撐這一轉型,中國乳企必須提升乳蛋白的提取與加工能力。"報告指出,為實現價值最大化,中國乳業需從初級加工轉向高附加值乳制品生產。根據國際乳品聯合會(IDF)發布的《2024年世界乳業形勢報告》及荷蘭合作銀行按液奶當量測算,2024年,中國約69%的原奶用于液態奶加工。荷蘭合作銀行預測,到2035年,中國液態奶加工占比將降至約64%,到2040年將進一步降低到59%。這一轉變將引導原奶流向奶酪、乳清蛋白等更高價值領域。值得注意的是,當前中國生產的奶酪多為以進口天然奶酪為原料的再制奶酪,本土原制奶酪產量僅占奶酪總產量的20%,約2.8萬噸。


      此外,中國對濃縮乳清蛋白粉、分離乳清蛋白等高價值乳清原料的需求持續增長,以滿足從嬰幼兒到老年的全生命周期營養產品的需求。報告顯示,中國高蛋白乳清進口量從2013年的1.61萬噸增至2018年的2.92萬噸,復合年增長率12.6%,并于2024年進一步增至3.96萬噸,復合年增長率為7%。隨著功能性蛋白原料普及,乳制品企業將和食品飲料、制藥企業在健康領域展開競爭。


      美國是中國高蛋白乳清最大供應國,占進口總量的34%,其次是德國、新西蘭、丹麥、澳大利亞和荷蘭。但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可能促使中國乳制品企業發展本土供應鏈,以增強供應安全性并減少進口依賴。


      中國乳企積極發展本土供應鏈


      報告顯示,中國對乳清蛋白的需求遠超當前奶酪產能,這促使行業戰略性探索本土乳制品蛋白原料生產以替代進口。對此,中國頭部乳制品企業正積極探索乳蛋白本土供應鏈。


      同時,政府積極出手,促進行業提升乳制品蛋白原料供應能力。2023年底,工信部啟動提升脫鹽乳清粉本土供應的全國性計劃。包括伊利、蒙牛、飛鶴和三元食品在內的約10家主要乳制品企業提交了建設本土生產設施的方案。這一舉措標志著政策明確指向提高脫鹽乳清粉自給率。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多位乳業人大代表提出,應加強乳清蛋白、乳鐵蛋白、牛奶脂肪球膜(MFGM)蛋白等核心乳制品成分的研發。這些原料對嬰幼兒配方奶粉和功能性乳制品至關重要。


      報告認為,中國乳企持續加大對奶酪產品的投資,這或將進一步提高乳清產能。據了解,一些公司已經宣布或完成了資本支出。如妙可藍多計劃投資30億元擴大再制及原制奶酪產能。據了解,截至2024年12月,該公司已投入15億元,預計奶酪年產能達8.4萬噸,當前利用率35%,其中馬蘇里拉奶酪產量約2.45萬噸。伊利已建成3萬噸再制奶酪棒產能,并在內蒙古新增15萬噸馬蘇里拉及其他原制奶酪產能。三元食品的馬蘇里拉及其他奶酪產能已超1萬噸,主要供應快餐連鎖企業。原為奶酪進口商的樂芙娜正在上海建設2萬噸奶酪生產設施,主打馬蘇里拉、切達、布里等品種,2024年一期工程完工并投產,全設施預計2027年建成。


      "過去幾年,中國乳企采取雙軌戰略,即同時投資海外資產與本土供應鏈,以保障高價值乳制品原料供應。"報告分析,由于地緣政治緊張局勢加劇及部分海外資產表現不佳,促使企業重新評估這一戰略,并積極探索乳蛋白本土生產的可行性方案,以增強供應鏈安全性。


      事實上,很多中國乳企構建了兩條發展路徑。其中,隨著本土奶酪生產投資增加,發展乳清加工能力成為戰略重點。嬰幼兒配方奶粉企業尤其重視乳清及乳清衍生物的本土化生產,而奶酪制造商則致力于提高本土原制奶酪占比。


      在工信部關于乳清計劃入選的10家企業中,多家已提交乳清蛋白與奶酪制造整合的技術方案。例如,伊利計劃建成的奶酪凝乳生產線中,也包含乳鐵蛋白和脫鹽乳清(D90)生產,并計劃持續擴大高附加值乳制品加工規模,未來舉措包括開發先進加工技術、提升設備能力、利用本土奶源及整合供應鏈。


      此外,還有部分企業正探索天然乳清作為傳統奶酪乳清的替代方案。天然乳清通過微濾或超濾技術直接從牛奶中提取,而非作為奶酪副產品產生。研究顯示,天然濃縮乳清蛋白粉、分離乳清蛋白在一些產品的應用上和傳統奶酪/乳清生產的乳清蛋白功能相當。一些乳企正在探索用微濾或者超濾工藝直接從牛奶中提取天然乳清,作為傳統奶酪乳清的替代生產方式。該方法還能生產酪蛋白等有價值的副產品。


      2024年,中國酪蛋白酸鹽和酪蛋白進口量分別為30300噸和17900噸。在全球貿易不確定性的背景下,擴大酪蛋白和酪蛋白酸鹽的國內生產,有望進一步提升中國高價值乳制品原料的自給自足能力。


      "加強本土高價值乳制品原料生產兼具戰略與經濟優勢。"報告分析,本土生產受益于更低的勞動力和能源成本、高效加工平臺及貼近消費市場的優勢以及低于進口的物流成本,這些因素有助于抵消中國相對原奶生產成本較高的劣勢,使本土高附加值原料生產日益可行。目前中國乳業已經實現原奶生產到加工的垂直整合,有機會探索新方向并提高原奶生產的回報。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

    ?

    版權所有: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京ICP備11041399號-2京公網安備11010502035964

    www.色五月.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