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直播間里,主播剛展示一款精釀啤酒,觀眾已通過即時零售平臺下單;周末聚會前1小時,手機下單的威士忌準時送達;商務宴請時,掃碼點單后30分鐘內高端白酒即到餐桌……這種“所見即購即時享”的模式正席卷著酒業。業內人士表示,從傳統囤貨到即時配送,酒類消費的“最后一公里”或將被即時零售改寫,也預示著酒業未來的競爭核心將聚焦于“分鐘級響應能力”。
酒企庫存周轉率獲提升
隨著年輕人逐漸成為主力消費人群,他們改變了酒類消費的邏輯。目前,年輕消費群體“即買即飲”需求帶動酒類在即時零售渠道取得增長。自去年起,白酒在即時零售市場增長顯著,去年上半年,美團閃購白酒交易規模暴漲100%。今年“618”期間,美團閃購酒類首日整體成交額同比增長超18倍,白酒首12小時成交額即破3億元,首日成交額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逾70倍。
業內人士認為,融合了線上、線下與物流的新興模式的即時零售,在大數據、云計算和人工智能等技術的加持下,表現出比傳統線下零售、傳統電商更為便捷、高效的優勢。
“傳統渠道庫存積壓嚴重,即時零售可以幫助酒企消化庫存,尤其是中低價位產品。”業內人士認為,按流量分配來看,平臺會將更多的權重放在自營零售平臺,比如在某電商平臺搜索“白酒”關鍵詞,通常平臺會給自營即時零售平臺更多的流量。
在傳統電商層面,消費代際老化、無法有效吸引“00后”、價格戰普遍化、依賴大促驅動消費等問題短期難以改變。但新興的即時零售則依托“30分鐘極速達”場景剛需,有效滿足“Z世代”的隨性消費需求,有效提升了消費轉化率與產品庫存周轉率。
品控成為突圍關鍵
盡管即時零售展現出強勁增長勢頭,成為酒企爭相布局的新賽道,但其在落地過程中仍面臨多重挑戰亟待突破。
在北京卓鵬戰略咨詢機構聯合創始人郭宏利看來,相比于餐飲、藥品、生鮮等品類,酒類的即時零售化才剛剛進入爆發期。“雖然1919、酒便利、酒小二、小酒喔等酒類連鎖已經成為酒類即時零售的先行者,但大量的酒類連鎖企業還是在傳統零售類型和圈層團購類型模式之間徘徊。”郭宏利說。
白酒行業分析師蔡學飛也認為,即時零售面臨著流量、推廣、扣點與履約配送等額外成本,對于中高端的社交性產品來說,即時零售更是面臨著價格、物流、保真與存儲等問題。
“此外,即時零售面臨著產業鏈效率提升的技術難題,還需要平衡物流成本與產品利潤、完善價格體系,并且需要打破以應急消費為主的場景限制,向商務宴請、禮贈等高端場景滲透。”蔡學飛表示。
事實上,諸多消費者在即時零售渠道購買酒類產品時,更多是購買價格相對較低的產品,而高檔酒類產品則更多會選擇在線下專賣店或者線上旗艦店進行購買,究其原因則是“保真”。在線上即時購酒時,“保真”是消費者最核心的訴求之一。如何確保即時零售渠道流通的產品均為正品,并能在極短時間內完成從出庫到送達的全程品控,是贏得消費者信任的關鍵。
蔡學飛表示,酒企在布局即時零售渠道時,要為消費者提供產品保真與品控價值。目前,酒類即時零售消費習慣還在推廣階段,消費者的消費習慣尚未完全養成,還面臨著與傳統經銷商的市場和價格區隔競爭問題,整體盈利方式也有待觀察。
即使如此,郭宏利樂觀地認為,即時零售打破了傳統門店的地理邊界和時間限制,為酒類連鎖打開了全新的市場增量空間。“這種新增的飲酒場景需求還在不斷拓展,比如露營時的用酒場景,再比如節日期間的禮贈場景,這些碎片化的場景就是鮮活的消費需求,又都是即時零售最適合的場景。”郭宏利表示。
轉自:消費日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