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明袋裝的耶氣滿滿椰子水走紅后引發品牌跟風,香飄飄推出的袋裝冰杯伴侶果蔬汁與冰杯捆綁銷售讓消費者駐足良久,三只松鼠上新的180克無菌袋裝果汁系列迎來熱賣……今年夏天,這些在超市和便利店悄悄上架的繽紛“小袋子”,讓消費者對夏日飲品有了更多選擇,不少“80后”“90后”消費者表示,袋裝飲料正從他們童年時期的“廉價小甜水”變成如今創意十足又好喝的夏日必需品。
“從包裝形式來看,當前市場的袋裝飲料已經形成多元化的產品矩陣。”業內人士介紹,吸吸袋近兩年與果汁品類結合碰撞出了不一樣的火花,成為飲料市場的創新亮點。在電商平臺檢索吸吸袋果汁,金豆芽、英貝健、英式、源制所、onlytree、星力奇、鄉村說等諸多品牌均布局了這一細分品類。“和傳統的PET瓶包裝相比,吸吸袋的規格較小,普遍在100毫升到200毫升之間,其中100毫升的小包裝是主流產品。在產品賣點上,吸吸袋果汁也存在諸多共性,如多強調配料表簡單和具備功能屬性。”
在無菌袋領域,耶氣滿滿推出了多種口味的袋裝果汁,以5聯包的組合銷售形式提升客單價。超級植覺、on lytree等品牌也紛紛開始布局。其中,超級植覺還將品類延伸至中式養生水,推出桂花四神酸梅湯、竹蔗馬蹄茅根水等產品。
而自立袋包裝則在咖啡、茶飲賽道異軍突起。去年,PH咖啡刷屏社交網絡,其火爆不僅得益于輔助減脂的定位,還得益于自立袋包裝帶來的便捷性。如今,onlytree、花田萃、每鮮說等品牌運用“一個袋子+一支吸管”的立袋包裝讓沖泡固體飲料免去洗杯子的煩惱,滿足了消費者在更多場景中對咖啡和奶茶等沖泡飲品的需求
然而,袋裝飲料的市場表現始終呈現“波浪式”發展特征。從早期的袋裝爆搖奶茶到娃哈哈亞運會限定袋裝水,再到如今的吸吸袋果汁,這個品類似乎總在“爆紅”與“沉寂”間循環。專家認為,原因可能要歸結到用戶的體驗感上。例如,開啟與飲用方式不便,傳統袋裝飲料多采用撕口設計,或撕口+吸管設計,在移動場景下單手操作困難,易出現吸管掉落、液體溢出等問題。另外,雖然袋裝形態在未開封時體積小,但飲用時需持續手持,無法像瓶裝產品般隨意放置。根據尼爾森2024年市場調研,63%的消費者認為,飲料包裝的“可重復密封性”是重要考量,而袋裝產品一旦開封便難以保存。此外,與瓶裝飲料相比,袋裝飲料包裝多使用鋁塑復合膜或聚乙烯膜,雖然輕便且成本低,但密封性較差,容易因擠壓、穿刺導致破損,且在運輸過程中若堆疊不當,易出現脹袋現象,產生損耗。正如有消費者所言:“不太習慣用牙咬開袋子喝飲料,喝不完放桌子上就倒了,最后還是需要倒進杯子里。”“袋裝總有一種不結實的感覺,沒法像塑料瓶一樣往包里一扔就帶走,還得考慮包里其他東西會不會把它壓破壓漏。”這些體驗缺陷導致袋裝飲料在即飲場景中難以替代傳統瓶裝產品。
袋裝飲料該如何借助現代科技進行改進和創新?專家認為,首要一點是在安全性和便攜性上有所提升。例如,采用食品級聚丙烯(PP)包裝材質,既能實現阻水阻氧鎖鮮,還能抗穿刺抗擠壓,能有效解決傳統袋裝飲料易破損的隱患,同時提升產品的保鮮性能和便攜性。場景創新方面,小規格的設計可滿足兒童消費群體“少量多次”的飲用習慣。此外,針對西梅汁、藍莓汁等具有一定功能性的產品,小規格設計不僅降低了消費者的嘗試成本,更讓他們能夠以較低的價格體驗到多種不同的口味選擇。小規格袋裝飲料的便攜特性也使其在戶外活動時成為優選,在露營、徒步等情境下,小規格袋裝飲料更輕便且節省空間。此外,袋裝形式與極簡標簽的組合,可以滿足消費者對“清潔標簽”的體驗需求。有品牌負責人表示:“我們不再把袋裝定位為廉價產品,而是強調其‘恰到好處’的精致感。”
業內人士指出,雖然袋裝飲料難以取代瓶裝成為主流,卻可作為差異化競爭的“增量賽道”,為飲料行業注入活力。通過小規格、高顏值與場景適配,滿足碎片化、個性化的消費需求;通過技術升級與材料創新,突破環保與用戶體驗的瓶頸;通過與瓶裝形成互補,構建多層次的產品矩陣。對于飲品廠商來說,不管是袋裝還是瓶裝飲料,其核心都在于滿足核心消費需求,有創意、腦洞大開的包裝設計將有助于與其他品牌形成錯位競爭。
轉自:中國食品報
【版權及免責聲明】凡本網所屬版權作品,轉載時須獲得授權并注明來源“中國產業經濟信息網”,違者本網將保留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的權力。凡轉載文章及企業宣傳資訊,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不代表本網觀點和立場。版權事宜請聯系:010-65363056。
延伸閱讀